众多知名药企上黑榜 质量问题引发深思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日前,广东省药监局发布广东省第一季度药品质量公告。其中云南白药集团、康美药业、华润三九、太极集团等大牌公司的个别产品被曝光为“劣药”,一时间舆论哗然,一片声讨之声。除了被曝光的企业外,很多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多批次不合格药品,也难逃法网。
三家药企态度不一
华润三九是在7月18日午间紧急发布公告的,证实药品检验不合格之事。不过,公司同时声称,“黄石三九的雷公藤片经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复检,符合新的质量标准检测规定。”据公告,公司已对该批产品留样进行复检,装量差异合格、水分含量合格。公司已建议药品流通企业严格按照GSP温湿度的要求运输和储存药品,以避免药品因吸潮造成重量超标。
18日晚间,康美药业紧急出炉的公告称,经对该批产品生产和检验记录进行核查,记录显示生产流程完全按GMP要求进行,未发现有任何生产和检验偏差的情况出现。其称,“中山市药品检验所抽检0.1g诺氟沙星胶囊(批次110214——2)溶出度不合格,通过分析,不排除可能是流通环节的储存与保管引起的,因为诺氟沙星原料具有引湿性,据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产品水分含量过高对产品溶出度有显著影响。”
太极集团其旗下的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支装10ml)在此次检查中因PH值被判“不合格”。该公司的认错态度与其他两家要其形成鲜明对比,对“质量门”事件没有任何回应。直到7月19日晚间,该集团网页出现《关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第一季度药品质量公告情况的公告》,公告称:“经太极集团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对该批产品的生产和检验记录进行了核查,记录显示生产流程完全按照GMP要求进行,未发现有任何生产和检验偏差情况出现,该批产品在出厂时已通过各项检验合格,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标准。通过分析,本次抽检的产品已临近效期,可能与流通环节运输储存中的温差大有关,造成该批次产品PH值变化。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公司已启动该产品的召回工作。”
中小型药业难逃法网
广西金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黄片因盐酸小柴碱、落菌总数、性状等多种因素被点名21次为劣药;通化长城药业生产的土霉素因含量测定、性状等不合格9次被点名为劣药;广西圣民制药有限公司的小儿七星茶颗粒6次被点名为劣药;福建古田药业的诺佛沙星胶囊被5次点名为劣药,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
经过比对发现,此次广东省药监局发布的质量报告是根据2012年国家药品和省药品抽验计划进行的药品质量抽查检验。该局要求相关单位追查假药来源并在7月31日前在“稽查平台”填报假劣药品信息。
质量问题缘何造成
为何有如此多的企业的药品不合格?从事药业是救死扶伤的行业。为什么大小企业齐“中枪”?
观察人士认为,三家上市公司的公告如出一辙,而且均咬定是流通环节的问题。这不得不令网友质疑三家药企的认错诚意。事实上,多家药企质量门事件以及对事件的态度令公众再次质疑药企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师则表示,一方面,广东省“三大两建”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政府部门对违规企业查得非常严格,表明政府部门对违法企业的严惩。另一方面,现在企业的一把手缺乏道德自律,诚信意识淡漠。药品质量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管理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是医企为追逐利益罔顾消费者人身安全,丧失道德底线的丑行。希望有关部门予以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