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褐色的“彩烟”从粗大高耸的烟囱里喷涌而出直蹿天空,滚滚“白水”从工厂的排污口奔泄而出把河流染成“牛奶河”。 这是2010年初,记者在江苏省镇江市采访时见到的景象。
红褐色的“彩烟”从粗大高耸的烟囱里喷涌而出直蹿天空,滚滚“白水”从工厂的排污口奔泄而出把河流染成“牛奶河”。 这是2010新年前后的“沿江生态记者行”中,在江苏省镇江市采访时见到的景象。
数月前,江苏省检察院披露了镇江“6·9环境污染大案”:2009年6月,镇江新区的一个“排污点”被央视曝光,4名环保官员因勾结非法排污企业被查办,这个“排污点”被填封,3家非法排污企业被处理。
但是,镇江市民最近依然多次向中国商报反映,当地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尤以东郊和新区(也称镇江经济开发区)的环境污染为甚,人们生活健康遭受危害,长江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群众一方面为查办“6·9环境污染大案”叫好,同时也在质疑:查办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冰山下面”更多更大的污染问题何时得到处理?
“冰山一角”被查处
2009年10月上旬、12月下旬,2010年1月中旬,记者3次到群众反映污染问题比较集中的镇江新区采访。
据了解,早在2009年6月9日,镇江新区的部分环境污染问题被央视曝光,被当地称为“6·9重大污染事件”,长期的环境污染问题终于引起了当地领导的重视,镇江市委书记许津荣对仲家宕口污染事件作出专门批示:“丧尽天良的偷排!职能部门在哪里?法律在哪里?”检察机关随即强力介入,揭开了当地环保局干部与排污企业勾结,纵容污染的犯罪行为。
据江苏省检察院近日披露,镇江开发区检察院以涉嫌环境监管失职罪立案侦查“6·9重大污染事件”背后的渎职犯罪,仅用10天时间查办了4名环境监察人员,镇江新区环保分局局长等渎职官员纷纷落马。此案中,镇江新区环境监察人员敷衍塞责、放任自流,对重大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为恶劣的是,他们与污染企业结成利益同盟,成为环境污染的另一只推手。
据江苏省检察院披露,被央视曝光、被检察院立案侦察的“6·9重大污染事件”,问题的焦点是镇江新区孩溪村仲家宕口。这个宕口深达8米,面积达3000多平米,黑黝黝“汪洋一片”,气味恶臭、刺鼻。这块如同“堰塞湖般”的污染源里填满了苯酚、四氯化碳等强酸性工业废液,总量达9万多吨,强酸性PH值高达0.2。当地群众数十次向镇江市各级环保部门举报投诉,均无人真正过问,原因是镇江新区环保分局部分干部被排污企业腐蚀“拉下了水”。检察院介入后,镇江市4名环保干部被查处。
同时,公安机关也对部分非法排污企业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立案侦查。非法排污的“福盛化工”3名工作人员被查明4次偷排污染物30吨,被公安机关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处以劳动教养1年的处罚。“高鹏药业”被查明偷排300吨污染物,该企业董事长、副总经理及一名驾驶员以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目前已被取保候审,等待审查起诉。
2009年12月21日,中国商报记者在镇江新区采访时,当地一位知情人对记者说:“猜猜我们举报了多少次才把‘6.9’环境大案揭露出来?”看记者有些茫然,这位知情人比划着说,“42次,我们先后连续举报了42次,并最终在中央媒体的关注下,才引起当地高层政府的重视。”一位关注环境的老干部说:
“对这样的环保干部和排污企业早就该严查了。但是,只查处了被央视曝光的孩溪村仲家宕口排污问题,这仅仅是镇江环境污染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已。央视曝光的那几天,这里的环境是稍微好转了一些,但风头一过,污染依旧,‘冰山之下’更多更大的污染问题咋就没人管呢?”
彩烟仍在天上蹿
2010年1月中旬,记者采访经过镇江东郊谏壁镇附近的长岗路段时看到,附近聚集着多家化工企业,一个个大烟囱高耸着,往外喷涌着各色烟雾。其中一个大烟囱往外喷涌着红褐色的“彩烟”,直蹿天空,把半边蓝天染出“色彩”。
在镇江新区的新竹村,记者看到,新竹村位于镇江新区的国际化学工业园包围之中,抬眼所见,村庄周围都是化工厂,有钛白粉厂、农药厂、优利德、联成化学、南帝化工、奇美化工、江南化工、高鹏药业等大大小小的数十家化工厂,烟囱和管道高耸,有的烟囱往外冒着烟,随风飘来刺鼻的气味,越近气味越浓。“厂子常常在夜里、早上偷排毒气,熏得人晚上睡不着觉,喘不过气来。”村民们说,“自从几年前这里被搞成了化工集中区,将重污染的化工企业从主城区全搬了过来,招商又从外边招来了这么些化工厂。”在这几年里,化工厂已发生多起毒气泄漏中毒。这样的气味他们闻了很多年了,熏得人受不了,在这几年里村民们农作物也严重遭受污染,不是种不出,就是大量减产,就连最基本的饮用水和灌溉水都严重受到污染,还要吃受污染的食物,不少人因此患病,还有少数居民因此搬到别处居住,但大多数村民没办法,只能住在家园里忍受污染。
毒水依然泄长江
村民反映,这些化工厂排放化工废水,鱼塘里的鱼长不大,出现很多“畸形鱼”,鹅、鸭经常在毒水里死掉。村民们以前把河里的水用作灌溉农作物和生活用水,可现在河水颜色不是发黑就是发红,时不时还冒烟气和水泡,正常的生活用水不能保证。水浇到田里,庄稼发黄枯死,人沾到河水,皮肤发痒溃烂。 “由于污染严重,村子里的很多人患病,呼吸道疾病、癌症患者猛增,现在村子里就有几个躺在家里等死的癌症病人。”
记者看到,一条河从村庄穿过,名叫新竹河。几个排物口从化工厂里延伸出来,通到河里,污水不停地流到河里。“这个河,上游叫新竹河,下游叫孩溪河,直通长江。”村民说,“这个河,简直成了这些化工企业的下水道,什么污水都往里面排,最后流到长江里面去了。
长江下游相邻的丹阳市几位民间环保人士告诉记者,镇江新区大港黄岗段的丹阳长江取水口处于重污染化工项目的包围之中,工业污水直接排人长江,取水口水质屡遭较重污染并呈急剧下降态势。这些工厂的的废水经孩溪河排入长江,孩溪河入江口距离丹阳取水口不足千米,并且孩溪河入江口处于一块突起位置,水势较急。而取水口处于凹位,水面开阔,水势较缓。由孩溪河出来的污水,在这处凹位一下停留下来。镇江钛白粉厂的排污口每天把成千上万吨的污水排入长江,那水看上去就像牛奶一样,长江上方圆几公里的水都被染得跟牛奶一样。”一位热心环保的人士给记者提供了他们拍摄到的镇江钛白粉厂排污口的“白色牛奶”照片。新区有化工集中区有污水处理厂,为什么还要这么排放?村民说:“园区的污水处理厂经常不开动,化工厂的污水汇集过来,有的改道雨水通道偷排河里,这样可以省下污水处理成本。”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韩桥那里,也有许多化工企业对长江进行排污,不是黄的就是红的,最近这些天又排了黄红相间的污水。”
记者来到韩桥路与 山路交叉口处,韩桥是韩桥路上的一座桥,桥下就是化工园区排水渠通向长江的涵洞,涵洞外是一条狭长的水沟,一直通向只有50米不到的江面。韩桥南一片是“汽巴精细江苏有限公司”,东侧是“奇美公司”。顺韩桥路向西是金东纸业,顺 山路向南,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化工企业。站在韩桥向下看,桥下是一片“黄红”交加,这些色水或汨汨细流,远望,一条红黄辉映的“红河”和长江交汇在一起。“我们已经在这里受够了,今天还算好的,有时放的异味很大的,令人作呕!我们长年累月就以船为家,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桥下几家船民无奈地对记者说。据他们讲,前段时间,这里面还排了一种易燃的污染物,最后还引起了爆炸,幸好没有伤着人。
下午3点多钟,记者顺着“红河”方向穿过一片芦苇,来到了江口,江口的色彩正在江水荡涤中渐渐消融,融汇进滔滔长江。江口停靠着几只渔船,见是记者调查环保情况的,就礼貌地邀请记者上船攀谈。“我是当地人,在这儿打鱼多年,见证这里被污染已经多年了。韩桥东、南边的工业区暗管都通在这里面,水各种颜色都有,最怕排那种深黄水,那一排,江面死鱼就会成片漂起。由于常年排这样的水,这片江面经常被污染物发酵成的泡沫被风一吹,就像扬花一样漫天飞舞,落在地上人身上就是一块黄斑。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就是过着敢怒不敢言的日子。”渔民说,“不但是通过这水沟,还有许多暗管,只有落潮时才能发现,这片地块有几家化工厂。但这瞒不了我们渔民,因为排放时即使管道再深江面也会有反应,比如颜色、死鱼等。还有,长期排污的地方,鱼网一下去就能泛起化学污渍,以及刺鼻的味道。”说完,渔民顺手操竹篙在船边探了一下,随即水底浮上了一片黄色的沉淀物。“别看这些已经沉在底下的,可不能碰的,碰到皮肤就会红肿,破了皮后就难得收口。”
采访手记 擦亮环保“金字招牌”
2007年8月21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江苏省沿江地区 “十一五”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明确将江苏南京、镇江等6个市区和15个县(市)列为规划范围,对沿江27个饮水源布局进行调整,对保护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水源标准作了明确规定,要求沿江地区水源保护区内“绝对禁止”设置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企业排污口、有污染源的项目、垃圾填埋场、有害物品码头。《规划》印发所辖沿江各市实施已逾两年,“生态保护”、“绿色产业”一度成为该省沿江地区的亮点和政绩,镇江由此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殊荣。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保护长江的水源,不仅关系到亿万百姓的福祉,更牵动着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长江生态恶化,是沿江当地政府与企业同谋的结果,根子在于以牺牲环境和公众利益来换取暂时当前效益的“错误战略”。这种上游污染下游,转嫁污染、损人利己的行为,也暴露出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环境道德严重缺失。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贻误的是事业,换来的是灾难,失去的是民心。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无疑是当地综合竞争实力的“金字招牌”;实现“生态镇江、园林镇江、人文镇江”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真招实策、真管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