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企业资讯 > 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煤制烯烃专有技术
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煤制烯烃专有技术
  • www.chemmade.com
  • 2010-06-28 09:33:45
  •   上海石化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加快了S-MTO工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进程。应用该技术不仅可以生产乙烯,而且为生产丙烯做好了技术准备。上海石化研究院在较短时间内为原油替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煤制烯烃工艺流程包括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及烯烃聚合或生产烯烃衍生物5个关键环节。煤制甲醇的工艺步骤和烯烃的下游工艺都已经十分成熟,有多年的商业化生产经验。因此,甲醇制烯烃成为煤制烯烃的关键环节。
      
      上海石化研究院集中精兵强将,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对S-MTO项目从装备采购到实验安排,从连续评价到实验分析一路绿灯。在集团公司强有力的组织下,在工程建设公司和燕山石化的共同合作下,规模为100吨甲醇/天的S-MTO工业试验装置,2006年立项,仅用了1年时间就完成工业试验装置的设计、建设和开车。工业试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2009年又设计完成了千吨级MTO催化剂生产装置的工艺设计。2010年4月16日,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S-MTO技术进行建设的中原石化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上海石化研究院S-MTO技术走向工业应用。
      
      节能减排已成大势所趋,新型煤化工领域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SNG)和煤制乙二醇的示范项目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上海石化研究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将为中国石化创造新的辉煌。
      
      国际上,氟化工因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而被誉为黄金产业。而我国氟化工产业为何会面临困境呢?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氟化工高端产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薄弱,已逐渐成为卡住氟化工向纵深发展的瓶颈。我国氟化工依靠资源优势和粗放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黏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国家发改委规定每年萤石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100万吨(矿石量),这是我国第一次对萤石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该《通知》还提出从矿山开采、生产计划管理、税收、环保、产业准入、出口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缩减萤石的开采量和生产量。毫无疑问,对于萤石原料的开采控制,结束了有水快流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开始倒逼我国氟化工产业走上精细化道路。
      
      在国家政策方面,我国已将氟化工产业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含氟材料定位为不可缺少的高新技术材料及实现传统产业节能减排、降低消耗必不可少的支撑材料。国家还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氟化工产业发展加以规范和扶持;有关方面也正在制定氟化工产业准入条件和“十二五”氟化工发展规划。这些都为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条件。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