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自《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实施以来,我国焦化行业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焦化行业仍然保持运行整体平稳。今年以来,焦化行业运行状况进一步改善,开局良好。
今年1至2月份,全国累计生产粗钢、生铁10289万吨和972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5.4%和22.3%;生产焦炭5891万吨,同比增长23.4%。因此,全年焦炭仍然将有3.7亿吨左右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焦化行业信息发布会上,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的拉动下,2009年我国钢铁、铁合金、电石、机械铸造等消费焦炭的主要行业发展形势不断好转,进而拉动了焦炭产量的稳步回升。
从企业生产结构看,2009年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厂焦炭产量约13405万吨,同比增长8.76%;钢铁企业焦化厂焦炭产量占全年焦炭总产量比重从2008年同期的37.62%提高到2009年的37.9%。其他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量21959万吨,同比增长7.47%。从品种结构看,土焦(改良焦)基本消除,传统冶金焦产量约3.35亿吨、机械制造用铸造焦产量约600万吨、半焦(兰炭)产量约1200万吨,整体优化趋势明显。
从市场需求看,2009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高达约3.526亿吨(按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调研分析数据测算),同比增长约11.78%,是我国焦炭消费最多的一年,也是我国生铁产量增加最多、高炉炼铁入炉焦比降低幅度最大的一年。
黄金干进一步分析说,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国内外煤炭行业加快联合重组,产业垄断和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导致焦化行业耗用的炼焦煤价格强劲上涨。不过,我国焦化行业仍然积极应对成本压力,有效地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为盈。据估算,2009年,焦化行业共实现利润110亿元左右,销售收入利润率2.9%左右。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黄金干告诉记者,自2005年《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实施以来,焦化行业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实现焦炉建设和改造的大型化、自动化、清洁环保化,促进了焦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加快结构调整中,焦化行业全面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山东铁雄焦化、开滦集团、神华集团、内蒙古庆华、山焦集团等一批大中型炼焦企业,通过自我发展或兼并重组已基本形成了30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焦炭生产基地,并正逐步延伸产业链,把产业发展向煤—钢—焦—化工深加工产业一体化方向拓展,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焦化企业集团。例如,山东焦化协会发起的联合省内45家焦化企业,组建成山东省焦化企业集团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焦化企业集团之一。
此外,随着大型钢铁集团建设的稳步推进,焦化企业为保证与钢铁产能配套同步发展,也逐步配套建设起以炭化室高6米—7.63米大型焦炉为主的500万—1000万吨级的焦化联合配套体系。
据统计,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焦化企业已经从2004年的1406家减少到842家;企业平均产量从2004年的14.66万吨/年提高到41万吨/年;年产焦炭≥100万吨企业从2005年的48家发展到68家,增加41.67%。此外,土焦(改良焦)已基本被取缔,实现了焦炭的全部机械化焦炉生产,不仅解决了数百亿立方米焦炉煤气放散的资源浪费和严重污染环境问题,也节约了大量的优质炼焦煤资源。
“通过兼并重组和结构调整,我国焦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集中度稳步提高。”黄金干告诉记者,在产业集中度提升的同时,焦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9年,全国共新建投产焦炉产能约3700万吨,有效实现了以自动化、大型化、清洁环保化的大中型焦炉产能对落后产能的置换。
据粗略统计,2005年至2009年,累计取缔土焦(改良焦)、淘汰落后小(老)机焦、小半焦(兰炭)焦炉产能总计达14644万吨,其中小(老)机焦炉9054万吨、土焦(改良焦)和小半焦(兰炭)焦炉产能5590万吨。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黄金干说,通过推进技术创新,焦化行业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形象得到了改善,大批焦化企业的环境保护、厂容厂貌得到较大改观,焦化企业为建设“绿色焦化”迈出可喜步伐。
据统计,2009年,全国新投产干熄焦21套,产能占全国已投产总产能约四分之一。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累计投产干熄焦和蒸气余热发电90套,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焦炭生产干熄焦率达到70%以上;黑龙江宝泰隆焦化、唐山中润焦化、安徽淮北临涣焦化等一批独立焦化企业也先后建设使用干熄焦生产,为我国钢铁—焦化企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捣固炼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炼焦生产节约优质炼焦煤,降低焦炭生产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捣固炼焦炉产能已突破1亿吨,约占全国焦炭总产能的四分之一左右。
另据介绍,目前,化工产品回收精深加工和焦炉煤气高效利用已取得新突破,煤焦油回收和精深加工装置大型化。自第一套30万吨/年煤焦油加工装置在山西焦化(600740,股吧)投产以后,到2009年底我国焦化行业煤焦油加工能力已达到约1400余万吨/年,较2005年增长1.64倍,深加工品种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已具备了处理我国全部炼焦高温焦油产量的能力。
此外,焦炉煤气点“天灯”现象基本消除,资源化利用取得新进展。自2004年12月世界上首套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在云南曲靖大为炼焦制气供气厂投产以来,一批独立焦化企业纷纷把焦炉煤气生产甲醇作为主要选项。四川达州钢铁集团率先第一家建设投产了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生产甲醇—二甲醚生产线;到2009年底,在我国25家焦化企业中建成投产焦炉煤气制甲醇产能387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