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正热得发烫。
近日,江苏省光伏协会副秘书长熊源泉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仅江苏省(光伏电池的)产量就已接近去年国内总产量的一半。”
但下游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引发连锁效应——蛰伏了一段时间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曲线近期开始拉升。
据了解,相对于5月份,上个月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上涨了30%,年内更有望突破80美元/公斤。
在上涨的成本面前,下游光伏组件厂商的利润空间正在被挤压。这是否意味着一场新的洗牌即将到来?
相对短缺
在7月上旬召开的2010中国(东海)硅材料产业发展论坛上,熊源泉表示,“从我们的统计来看,2010年上半年,江苏全省的光伏电池产量超过了2吉瓦。”
这几乎是江苏省去年一整年的产量数字。2009年,江苏省光伏电池产量约2300兆瓦,占全国产量的57%左右。
“考虑到9-11月是光伏电池需求旺季,江苏省全年的(光伏电池)产量有望达到4吉瓦”。熊源泉预测说。
他的预测并非没有事实基础。
阿特斯总经理施尚林向本报记者证实,其公司2010年的产品都已被订满,“2011年的订单情况也很不错”。
但下游火爆的市场行情,却在光伏产业链上游引发了新的原材料“相对短缺”。
据熊源泉介绍,2008年,江苏省消耗太阳能级多晶硅15800吨左右,其中进口约13600吨。去年,江苏省太阳能级多晶硅消耗量进一步增长,达到了约20000吨。虽然省内一些多晶硅厂投产,但总产量仍只有需求的一半左右,缺口的另一半只有从国外市场购入,进口量约8000吨。
在他看来,今后江苏省多晶硅供应缺口依然较大,需要依靠国外市场。
江苏省的现状只是全国光伏产业的缩影。在相对短缺之下,蛰伏了一段时间的多晶硅价格近期又开始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