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胶种生产结构改变 后期橡胶熊途难改
胶种生产结构改变 后期橡胶熊途难改
  • www.chemmade.com
  • 2015-11-30 09:40:11
  • 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 伴随着大宗商品的普遍下挫,沪胶1605合约下探至9925元/吨,创近五年的新低。橡胶现货市场更是惨不忍睹,不仅交割品全乳胶和烟片胶价格下行明显,其他品种,如越南胶、标二胶,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目前来看,只有烟片胶尚坚守在万元上方。笔者认为,后期橡胶熊途难改。

      下游需求无力

      在国内经济整体下行、汽车市场供需关系失衡的共同影响下,汽车行业销量下滑明显。传统的“金九银十”表现不佳,是抑制橡胶价格走高的最根本原因。根据第一商用车网的数据,10月,我国重卡市场销售各类车辆约4.4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14%;1-10月,累计销售45.28万辆,同比下降29%,净减少18万辆。时至年末,颓势也未有好转迹象。

      低廉进口胶涌入

      进口胶占国内橡胶消费总量的70%—80%.这就是说,进口胶对国内市场起着重要影响。

      7月以来,随着橡胶价格的不断走低,胶农割胶积极性下降,国内甚至出现弃割现象。不过,11月,国内本就逐步进入停割期,弃割对市场的影响不大。

      与此同时,国外处于高产期。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以保证胶农的基本生存。此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胶价的持续走低,导致廉价橡胶被源源不断地运入国内。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我国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41万吨,同比增加36.7%.市场正发生改变

      面对胶价的持续低迷,各橡胶加工商、贸易商以及轮胎企业积极应对,橡胶市场正发生着变化。

      从贸易方式来看,传统的贸易进口占比不断下滑,新的贸易方式省掉了贸易商和中间商,使得从国外到国内的流程缩短,进而提振进口量。自7月起,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不断走高。特别是进料加工橡胶,由于减少了贸易商的费用,价格低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轮胎企业的生产成本,间接促进国外橡胶的进口。截至11月中旬,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上涨至21.36万吨,较10月底增加4.45%.从胶种生产结构来看,由于国产胶终端销售不景气,加上期货升水现货,越来越多的胶厂将原胶用以生产可交割的全乳胶,然后注册成为仓单进行交割。因此,在国内减产的情况下,全乳胶产量却逆势增多,这种胶种结构的转变将施压期货盘面。

      综合来看,11月正处泰国、马来西亚割胶旺季,新胶供应放量,加上橡胶进口量大幅增加,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持续攀升。此外,伴随着胶种生产结构的改变,交易所天胶库存有望维持高位,国内供给压力较大,预计沪胶后市仍将下行。

  • 文章关键词: 橡胶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