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化肥淡储前瞻:磷肥的出路是降价吗?
化肥淡储前瞻:磷肥的出路是降价吗?
  • www.chemmade.com
  • 2015-10-21 15:53:12
  • 农资导报
  • 近期对明年磷肥市场的分析文章普遍持悲观态度,理由是印度进口已近饱和、全球农产品价格低迷带来的需求下降、产能过剩下的高开工率,笔者完全同意以上观点,这里想通过回顾过去来展望明年的磷肥。

     

    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8月二铵出口增加了近200万吨,同比增长83.47%;一铵增加了64万吨,同比增长了53.05%,在中国今年进出口出现大幅滑坡的情况下,磷肥出口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也大大超出笔者的预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磷肥产量同比增加了170万吨(折纯P2O5,下同),扣除出口增长,在产能近乎充分释放的情况下,国内磷肥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了40万吨,占总产量的3.5%。也就是说今年1~8月国内磷肥供大于求的矛盾并不突出,价格稳定自在情理之中。取得如此成绩的核心是在出口,支撑出口的关键因素有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磷肥经历了一个去库存化和补库存的完整周期。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磷肥价格的暴跌完成了全球磷肥的去库存化过程。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磷肥价格不断上涨,意味着库存的严重不足,全球磷肥进入补库存阶段,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今年,从而形成了今年以来磷肥价格的稳定和出口量的大幅上升。

     

    查阅了一下磷肥上市公司半年报和往年年报,今年磷肥板块普遍盈利,2013年和2014年普遍亏损,今年大宗商品价格都在低位徘徊,而磷肥价格却在高位徘徊,对此反常现象,笔者有以下结论:宏观的周期不能广谱地应用到每个产品上;农产品和化肥都是季节性的产品,去库存和补库存的周期都要长于工业品。

     

    二是关税政策。假如中国没有取消淡旺季关税,那么上半年国际磷肥市场必然出现大涨行情。在中国全年统一出口关税的情况下,一方面抑制了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促进了出口。

     

    增值税政策的调整对后期市场的稳定也起了关键作用。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1~8月国内磷肥表观消费量增加是不可实现的,说明补库存阶段已经进入尾声,价格在8月已经有掉头向下的压力,但在8月份宣布9月1日起对化肥恢复开征增值税的情况下,市场热炒化肥会涨价,由此带来出口和国内提前的储备,消除了短期价格下行的压力,透支了未来的消费。

     

    产能过剩;企业普遍盈利、开工率高企;农产品价格低迷;国内表观消费量出现增长势头;其它化肥产品尤其是尿素价格大幅下跌,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主要进口国印度补库存接近尾声等,以上因素决定全球磷肥即将步入下跌周期。虽然中国磷肥的集中度相对较高,但这不足以成为磷肥价格不下行的理由,因为国内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做到了通过限产保价来改变供求关系的案例,相信磷肥也不会例外。不能做到限产保价的情况下,通过联盟来维持价格的稳定反而会导致供应的增加,加剧过剩,最后很可能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中国磷肥化解产能过剩的希望在出口,当前实现的手段只能是通过价格战倒逼国际上部分磷肥生产企业停产,降价已经是磷肥企业的不二之选。

  • 文章关键词: 磷肥企业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