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2014年中国成植保产品投放主战场
2014年中国成植保产品投放主战场
  • www.chemmade.com
  • 2015-03-12 14:09:36
  • 世界农化网
  •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fK在2013年的估测,中国植保市场(农民层面)的市值达到140亿美元,中国已一跃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植保市场之一。而跨国公司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在未来全球农化布局中的战略性地位,有越来越多的专利新产品选择在中国进行全球首登、全球首发,登记与商业化推出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越来越短。
        
        通过对几大跨国公司近年来在中国新登记/新上市的制剂产品进行的调研发现,2014年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活动非常活跃的一年,多家公司在中国登记了多个制剂产品。同时在这一年中,跨国公司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频度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有10个新产品上市,主要聚焦抗性杂草和果蔬杀菌,也代表了未来的植保产品发展趋势。
        
        除草剂市场争夺围绕抗性解决方案
        
        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报道的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共有37个生物型,数量排在全球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抗性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破坏生态环境,更加速一个优秀的除草剂品种走向生命的完结。
        
        谁掌握了除草剂抗性的解决方案,谁就掌握了除草剂的未来——这是陶氏益农提出的观点。2014年3月及4月,陶氏益农在中国登记了以其最新专利活性成分锐活™(氟氯吡啶酯)为基础的制剂产品。同时陶氏以最快的速度在4月份以锐超麦(双氟磺草胺+氟氯吡啶酯)和春杰(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为品名向市场推出终端产品,专门解决小麦田抗性杂草问题。
        
        锐活是一种全新作用机理的除草剂活性成分,对磺酰脲类抗性、草甘膦抗性及三嗪类抗性阔叶杂草都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中国是锐活在全球获得登记的首个国家,也是第一个有锐活产品上市的国家。预计在未来的2-6年,还有一系列用于水稻、果树的锐活产品上市。
        
        跨国公司在捕捉实际市场需求,快速推出应对方案上总是先人一步。从目前看来,一个产品从进入登记到推向市场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而随着大宗农化品种的过度使用,未来中国除草剂市场的抗性解决方案之争必将火热。
        
        植保理念拓宽至作物整体健康
        
        现代农业中,只对病虫草害加以防控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作物的高效生产。巴斯夫最早在中国提出植物健康概念,开发植物健康新技术“施乐健”,并取得首个玉米植物健康作用产品登记。巴斯夫凭借这一技术上市了一系列植物健康产品凯润、百泰、凯特、尊保,开辟了植物健康产品的新领域。
        
        2013年,巴斯夫在中国登记了创新专利活性成分氟唑菌酰胺分别与吡唑醚菌酯以及氟环唑复配的产品。氟唑菌酰胺为SDHI类杀菌剂,是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之后的全新一代杀菌剂类型,起效快,也比一般的唑类药剂持效长。
        
        一进入2014年,中国的杀菌剂市场就迎来数个重磅产品,巴斯夫的上述登记产品健达(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和健武(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也相继投放市场。这两个产品均以植物健康作用为鲜明标志。除杀菌作用外,健达能帮助提升果蔬品质,使果表鲜亮、叶片翠绿、口感更佳。而与氟环唑复配的健武,也具备杀菌和促进植物健康的优势。
        
        植物健康理念也推动了“作物综合解决方案”的行业热度。植保产品和农化服务不再单一针对病虫害,而是通过提供一揽子植保解决方案,全程呵护植物生长,解决农民在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中遇到的挑战。
        
        果蔬杀菌剂价值延伸至全食品链
        
        近几年,果蔬产品领域愈加受到跨国公司关注,其作用领域也从简单的防病拓展至作物整体品质、保鲜等的全食品链。2014年中国果蔬杀菌剂市场活力迸发,除了上述提到的巴斯夫健达、健武以外,拜耳作物科学也针对果蔬市场展开了争夺。
        
        2013年,为解决蔬菜采收后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病害的问题,拜耳作物科学在中国登记了氟吡菌酰胺和肟菌酯复配的悬浮剂产品,这也是在中国首个获得黄瓜靶斑病登记的产品。在其后的2013年年底至2014年初期间,拜耳以露娜森为名向市场隆重推出该产品,露娜森能极大地减轻蔬菜采收后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机会病害的发生,延长了产品的保鲜时间,为食品链带来极大价值。
        
        先正达2014年也在果蔬产品上做了重要投入。2014年10月,先正达最新一代的SDHI类杀菌剂吡唑萘菌胺和嘧菌酯的复配产品获得药检所登记,11月以绿妃为商品名推出该产品,这是活性成分吡唑萘菌胺首次投放于中国市场,其与嘧菌酯的结合提供了显著的健康作物功效,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可延长作物收获时间,全面促进特殊作物的经济效益。
        
        种子处理剂储备积极新烟碱仍有潜力
        
        当前全球种子处理市场的发展备受关注,据估计,该领域到2018年的全球市场总量将达到44.5亿美元。近几年中国种子处理剂市场的增速超过15%,据业内人士估计,2016年中国种子处理剂市场销售额将达到23亿元,而目前中国种子处理剂的产量仅能达到需求的一半左右。
        
        国际农药巨头在种子处理领域的研发投资正在不断加大,种子处理剂已成为企业申请登记的热门,也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2014年中国农药检定所新登的种子处理相关产品共有81个,比上一年的43个增长了近一倍。
        
        种子处理杀菌剂产品的登记基本围绕各公司的专利产品及大宗产品,如种子处理行业的领导者先正达登记储备了苯醚甲环唑和苯醚甲环唑与咯菌腈的复配制剂2个产品。世科姆以杀菌成分嘧菌酯为基础,登记储备了2个复配杀菌剂(嘧菌酯+甲霜灵+甲基硫菌灵、嘧菌酯+甲霜灵+戊唑醇)。
        
        在种子处理杀虫剂方面,虽然新烟碱农药在欧盟受严格的禁限用,加拿大、美国等地也对新烟碱农药制定新的使用法规,但在中国的此类登记还是以新烟碱类化学成分为主。先正达12月登记了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复配的玉米用种子处理杀虫剂。拜耳2014年4月登记了两个以吡虫啉为活性成分的复配种衣剂(吡虫啉+戊唑醇、吡虫啉+氟虫腈),其中吡虫啉+戊唑醇产品将于今年4月以奥拜瑞为品名推向市场,除了防治小麦纹枯病、黑穗病、地下害虫、蚜虫等十余种病虫害外,还具有生长调节作用。世科姆2014年1月也登记了吡虫啉种衣剂,3月其吡虫啉与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复配的种衣剂也获得登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这些产品登记储备也表明,短期内中国市场对新烟碱这一备受争议的化学类别应该不会采取激烈的监管措施。
  • 文章关键词: 除草剂杀菌剂植保产品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