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 www.chemmade.com
  • 2011-08-22 14:10:43
  • 中国石化新闻网
  •     近几年,“逢煤必化,遍地开花”,几成我国煤化工快速发展的代名词,但由此引发的盲目建设和产能过剩,又往往引发国家政策的调控,产业发展跌宕起伏。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约有30个,总投资达800多亿元,其中甲醇新增产能850万吨、二甲醚新增90万吨、烯烃新增100万吨、煤制油新增124万吨。一些新增的煤化工项目动辄投资上百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建和拟建的煤制油项目产能累计已经高达4000万吨以上,煤制天然气项目产能累计达1500亿立方米以上,甲醇制烯烃产能累计达280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达320万吨。

        尽管中国煤化工行业存在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是,这一行业的发展仍在加快。从长远考虑,发展新型煤化工是解决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有效途径,但项目过快也会对新型煤化工产业造成损害。目前随着煤化工产业总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煤化工生产大国,但是也面临着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风险过大等现象。其中,传统煤化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而煤制油、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虽然在我国尚处在示范阶段,但存在一定的投资过热势头。

        据介绍,煤化工产业目前遇到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国家煤化工发展产业政策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带来的影响,也有地方政府出于对政绩的追求而进行的产业推动,更有企业对产业、市场、产品波谷周期认识不清、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的原因。

        煤化工作为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一个项目动辄数亿元、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投资,一旦产业布局出现不当,将造成极大损失,同时对投资的母体企业造成拖累,因此必须要审慎选择行业切入点。针对我国缺油少气的现状,大力发展煤化工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煤化工一直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对企业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在各大煤炭企业抢先上马煤化工项目、地方政府纷纷加大煤化工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部门也在加紧制定《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防治煤化工项目产能过剩。

        我国煤炭资源都集中在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政府为了增加地方税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都希望煤炭能够在本地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将税收落在当地。而地方政府盲目上马煤化工产能的现象,也对我国煤化工产业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部门正在加紧制定《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煤化工盲目建设和过度发展不仅加剧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响到全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国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项目新增用煤已超过亿吨,各地规划拟建项目新增用煤总量还有几亿吨。

        这一即将出台的规范文件,被市场视为是煤化工行业的“十二五”总体规划。这个规范文件更多的是针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规划、扶持,并不如其他产业一样的要求控制和限制。但多位业内专家认为,虽然这个规划的着眼点是对煤化工发展的扶持和规范,但根据目前中国能源状况,大规模全面发展煤化工的可能性不大,这个规划文件更多的是对将来新上马的煤化工产业在规模、技术水平上提出明确要求和投资限制,甚至原来下放的一些审批权限也将收归国家相关部委,总体上还是达到了一个规范和治理的目标。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要求,“煤炭净调入地区要严格控制煤化工产业,煤炭净调出地区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做好总量控制。新上示范项目要与淘汰传统落后的煤化工产能相结合,尽可能不增加新的煤炭消费量。”

        但目前发改委的政策思路仍然是先在煤炭富集地发展。发改委的理由是一些煤炭净调入地区在现有火电厂供煤已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在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

        正在编制中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化工产业政策》,取向为煤炭净调入地区要严格控制煤化工产业,煤炭净调出地区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做好总量控制。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