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多晶硅新政再提准入门槛 行业内酝酿新一轮洗牌
多晶硅新政再提准入门槛 行业内酝酿新一轮洗牌
  • www.chemmade.com
  • 2011-01-27 09:24:24
  • 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     1月24日,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共同发布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下简称《条件》)。条件中规定,多晶硅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规划、用地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则,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但对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节能环保等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和核准。

        方正证券行业分析师邓新荣1月26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多部委共同发布的《条件》旨在抬高多晶硅产业门槛,且加大行业整合力度,淘汰落后产能。

        目前,就多晶硅行业而言,门槛重点在生产规模、能耗和资源回收方面。在生产规划方面,要求太阳能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1000吨/年。

        在能耗和资源回收方面,规定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半导体级直拉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100千瓦时/千克,区熔用多晶硅小于12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分别不低于98.5%、99%、99%。此外,对项目占地、环境影响以及投资资本金比例等方面也作出了要求。

        《条件》旨在淘汰落后产能

        邓新荣指出,《条件》出台后,多晶硅产业或将迎来一轮整合。一些较小的、技术水平不高的多晶硅产能或将被淘汰,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产能将在市场上站的更稳,行业格局上可能会更加向大型、优质型企业集中靠近。而由于《条件》的限定性作用,新增产能或需要通过审批的环节增加,2011年多晶硅增速或将放缓。

        “我们应该认识到,2009年其实多晶硅产业曾经多次被专家指出表现出产能过剩,但2010年由于政策导致了欧洲光伏市场及其火爆,2010年年中,国内多晶硅料严重短缺,现货价格一度冲高至100美元/千克。”上述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根据我国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前11个月,多晶硅进口近4.2万吨,约占国内总需求的一半。由此可见国内的供给并不能满足需求,“产能过剩”实际并不存在,过剩的是落后产能,但在价格回归正常后,落后产能盈利能力不足,必将被市场淘汰。

        目前,晶硅的应用多半集中在太阳能行业中,且已经有单晶硅和多晶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工业化发展来看,重心已由单晶向多晶方向发展。由于《条件》的发布,对A股多晶硅上市公司的影响,并不明朗。下游厂商将进入长期的以量换价的通道,由于处于整合阶段,盈利增长动力逐步放缓,具有规模优势的一体化厂商有可能在成本竞争中胜出。

        从生产环节的产业链来看,国内厂商在电池组件环节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从成本整合方面看,对下游厂商而言,硅片-电池-组件环节的一体化将是趋势。未来5年太阳能市场整合将留下具备成本优势的厂商,而布局全产业链的厂商将比单个环节的专业化厂商在成本压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A股相关上市公司中,太阳能相关上市公司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包括:天威保变、特变电工、南玻A、航天机电、川投能源、乐山电力等。

        多上市公司表示正在评估影响

        记者1月26日致电了多家上市公司,接受采访的相关人士表示,春节临近,公司内事物较忙,《条件》是1月24日刚刚公布的,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影响评估,程度还不清楚。

        但据记者了解,采访的多家上市公司多半为我国多晶硅行业中产能较大,业绩较优质的公司,所以会受到的影响并不很大,而至于,有些正准备投产新项目的公司,产能或许会受到限制。

        据调查显示,多晶硅产业计划投资总额达1340亿元,实际投资额为470亿元;已建成项目设计产能4万多吨,在建项目设计产能6万多吨。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多晶硅准入门槛的出台将引起行业的一轮洗牌。《条件》的出台显示出监管层整合多晶硅行业的态度,虽然刚刚公布,可以预见的是,洗牌将从重复利用的,以及落后的产能着手。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