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硅片最先“塌方” 光伏产业链上游高光渐隐
硅片最先“塌方” 光伏产业链上游高光渐隐
  • www.chemmade.com
  • 2022-12-29 10:23:30
  • 财联社
  •   在双碳目标和国际能源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在2022年继续大踏步前进。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今年1-11月,国内光伏累计新增装机65.71GW,同比增长88.7%。制造端方面,根据CPIA统计,前三季度产业链的四个主要环节均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且增长速度均超过40%。

      复盘2022年,多晶硅因处于产业链初始位置,其价格涨幅又是最大,毫无疑问成为最受关注的瓶颈环节,在7月份涨至300元/kg以上,达到近10年历史高点,此后更是横盘5个月之久,可见其坚挺。

      12月初,硅料价格迎来期盼已久的拐点,PVinfolink数据显示,目前多晶硅致密料均价跌至240元/kg,最低价近185元/kg。尽管这一价格仍高于今年初的水平,但硅料降价的口子一旦打开,其降价的趋势便已经确定。此外,近期硅片价格堪称“塌方”式下跌,或已说明光伏产业链上游高光渐隐。

      上游产品连续降价

      由于硅料供应和价格是影响光伏产业链成本与价格的核心因素,因此格外受关注。近两年,硅料总体呈现涨多跌少的走势。今年初,多晶硅价格在经历短暂调整后,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从1月初的21.8万-23.8万元/吨之间,一路上涨,到7月中旬,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首次触及30.8万元/吨,不久后硅料全品种进入30万元/吨区间。

      多晶硅报价如此坚挺,最重要的原因是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以及下游硅片需求旺盛,开工率维持高位,支撑硅料价格延续涨势。

      虽然光伏产业链形势一片大好,新增装机量节节攀升,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赚到了钱,上下游分化尤其剧烈。今年以来,硅料也正呈现显著的卖方市场特征,特别在“拥硅为王”的背景下,多晶硅成为光伏板块最赚钱的生产环节。

      以单一经营多晶硅销售业务的大全能源为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6.77亿元,同比增长197.15%;实现归母净利润150.85亿元,同比增长237.23%,销售毛利率达到73.98%。

      在硅料紧平衡预期下,长单成为硅料交易最主要的形式。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与下游签订多份长单,累计锁定超过300万吨,新特能源多份长单履约期到2030年12月,大全能源则在今年签下8笔大单,总计销售多晶硅料125万吨,按照签单时硅料价格计算,涉及总金额超过3600亿元,合同兑现期限最长至2028年。

      不过,在硅料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之下,硅料价格拐点在今年12月终于出现。据PVInfoLink公布的光伏供应链现货价格,硅料价格跌幅继续拉大,均价为240元/kg,且低价已大幅下滑至185元/kg。

      对于明年行情,业内普遍认为,产业链上游盈利将不及今年。行业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过去两年,硅片一直是仅次于硅料的利润丰厚环节,由于价格传导较为顺畅,厂商普遍享有超额毛利润。不过,因上游硅料降价直接带动硅片价格下调,尤其是大尺寸单晶硅片的价格降幅超过硅料降幅,因此在上游价格回落之后,毛利也将对应出现回落。

      上游不再是产业链瓶颈

      上下游供需关系是硅料价格变动的临界点,因库存增加,硅料价格陷入“雪崩”传闻。在供应上,据硅业分会专家统计,今年11月,国内多晶硅产量增至9万吨,1月~11月总产量为71.4万吨,预计全年总产量81万吨,加上进口9万吨左右,全年多晶硅供应可达90万吨。

      临近年末,硅料价格还有进一步下行空间。根据隆众资讯调研,进入12月,订单签订进入博弈期,一单一议成为常态。一方面,硅料下游全面进入极限去库存,另一方面,二三线硅片厂进入半停产与停产状态,非头部的一体化组件厂大幅度降低开工率,硅料需求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淡季需求阶段,而硅料厂产出却在持续大幅度增加阶段,必然导致硅料厂内部分化严重,尤其二线硅料厂由于缺少高价时期的利润原始积累,被迫降价回笼资金。

      对于利润流失的影响,多位硅料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是客观存在的市场规律。一位头部企业人士表示,硅料降价后毛利水平肯定会出现一定下降,但是从下游需求释放后带来的以量补价影响看,硅料销售仍然能维持良好的经营水平。

      不过,对于硅料还有多少降价空间,业内并无一致观点,但降至20万元/吨以下已是共识。记者注意到,2023年仍然是硅料新产能释放高峰期。根据此前披露的规划,无论是通威永祥、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还是宁夏润阳、合盛硅业、包头弘元、甘肃宝丰等,均有大量新增产能释放,国内多晶硅产能预计达到250万吨,产量保守估计146万吨,加上进口可达156万吨,可供600GW光伏用料。

      硅片方面,据PVinfolink数据,2022年初行业产能为367GW,年底将达到536GW,2023年底将达到731GW。机构预计,随着2023年硅料降价周期的到来,硅片环节将迎来充分的市场竞争,双寡头的市占率呈下降趋势,参考竞争较充分的组件环节,未来CR5(行业前五市占率)或将稳定在70%左右。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光伏、硅片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