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全球最大碳市场启动渐近 多方加速备战
全球最大碳市场启动渐近 多方加速备战
  • www.chemmade.com
  • 2021-04-28 09:58:12
  • 经济参考报
  •   即将于6月底正式启动运行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渐行渐近,多方加速备战。记者获悉,目前,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与交易系统进一步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登记交易结算相关规则、管理条例等将尽快发布,预计5月底前所有的筹备工作将完成。而首批纳入的电力企业已完成线上开户资料审核工作,目前正抓紧在4月底前完成数据填报,准备迎接第三方核查。

      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列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2011年以来,我国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今年3月,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是全球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在此基础上,今年1月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2月1日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当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也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李高透露,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将尽快发布登记交易结算相关规则,完成注册交易系统的进一步建设,组织做好配额分配运行测试,尽快启动上线交易。

      据了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落地上海,注册登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由7个试点省市以及福建、江苏共同建设。近期,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完成首批纳入电力企业开户资料审核,该系统主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具备开户、发放配额和履约等功能,将于6月底正式运行。

      “企业现在忙着准备碳排放数据,要在4月30日截止日期前完成填报,预计5月份将迎来第三方核查;同时也需要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建设方面做好准备。”江苏某发电企业从事碳资产工作的专业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对于初进碳市场的企业而言,参与难度比较大。

      申港证券研报统计称,电力行业的年碳排放量约40亿吨,全国碳市场第一批纳入的电力企业占到30亿吨以上。上述江苏发电企业人士判断,全国碳市场6月份开始首次交易,12月份完成首次履约,第一年机构、个人不进入的可能性比较高,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也可能不纳入。有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个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未来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应进一步凸显碳资产的价值,逐步降低免费配额比重,进一步扩大碳配额交易覆盖行业,统一不同地区重点排放企业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应不断提高碳市场的活跃度,推动碳金融市场建设,同时也要防止过度金融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地方上也在加快谋划。上海表示,要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近日发布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碳交易试点,积极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北京此前提出,将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

      孙传旺认为,随着碳减排强度不断加大,企业应在推进低碳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碳资产管理能力。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碳排放权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