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可以制成油,听起来像是神话,但这个神话在我市变为了现实,从煤炭中提取的油品走向了市场,甚至还用在了上海世博会的部分游轮里。煤制油的成功,无疑为全省煤炭行业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国内唯一
在高新区占地20亩的中科合成油园区内,大块的草坪和整洁的园区让
参观者难以把这里与煤炭和柴油联系起来。
“你闻闻,这里已经有了柴油味。”在大楼的实验室里,各种设备由粗细不一的管道连接着,技术人员提醒说,实验室里淡淡的油味,正是从试制成的油品中飘出的。“瞧!多么清澈透亮!”在展示台,锥形瓶里边的柴油看起来清澈透明,没有一点杂质,引发了参观者的惊叹声。
技术人员介绍说,煤制油技术,是先把煤气化,然后再将煤气转化成高品质的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品。煤炭在被充分利用的同时也实现了清洁生产,煤气中的硫不再被排放到大气中,产生的灰渣成为加工砖、水泥的原料,产生的尾气则被用来发电。在国内,中科合成油是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煤制油工业化技术研发的企业。
国际领先
“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难度很大。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中科合成油的副总经理相宏伟表示,在煤制油产业化的道路上,中科合成油迈出了艰难而又成功的第一步。
近两年来,中科合成油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已建成三个年产量为16万吨的煤制油示范厂。其中,潞安合成油示范厂和内蒙古伊泰合成油示范厂已投入生产,产出的高品质柴油、石脑油、石蜡等产品销往河南、山东、上海、香港等地,经济效益良好。
相宏伟算了一笔账说,通过煤制油技术,提炼1吨油品,约需要3吨—4吨煤,直接生产成本相当于使用售价为45美元/桶的原油,而目前原油价格为80美元/桶。煤制油进行规模化生产经受住了市场考验。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组织专家对伊泰合成油示范厂进行考核验收,认为中科合成油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投入商用
煤制油示范厂运行成功后,为煤制油大规模商业化打好了基础。我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至少建设一座百万吨级的煤制油厂。目前,中科合成油已完成了年产能在300万吨—500万吨规模的煤制油厂的设计工作。
在发展煤制油产业方面,我省的科研企业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高新区煤化工技术研发基地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经过五年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煤化工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工程占地240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聚集着33家煤化工技术研发企业和20多家煤化工技术研发中心。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环保处理等领域各有所长,覆盖了煤制油产业的上游、中游和下游。
相宏伟表示,煤制油实现规模化生产后,煤炭的利用率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均会大幅提高,这无疑会加快我省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