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农资市场涨价潮愈演愈烈!在硫磺、硫酸价格持续攀升的强力助推下,11月12日磷酸一铵指导价终迎抬涨——华中55粉出厂价涨至3650元/吨,较前期上调300元/吨。后续硫磺价格更是持续“狂飙”,直逼4000元/吨大关。一边是成本端的强硬支撑,一边是终端需求的持续疲软,这场涨价潮是长期趋势还是短期脉冲?磷酸一铵能否继续冲高,已成全行业聚焦的核心焦点。
一、原料价格飙升,磷酸一铵企业亏损加重
这场硫磺价格的“狂飙”并非偶然,而是全球供需格局剧变下的必然结果。截至11月14日,国内长江港颗粒硫磺自提价已飙升至3930元/吨,较年初上涨2370元/吨,涨幅高达152%,较去年同期更是暴涨165%。短短半个月内,价格就猛涨470元/吨,涨幅超13%,涨势凶猛。受其带动,硫酸价格同步跟涨,多地报价突破800元/吨,湖北高端送到价更是超900元/吨,半个月涨幅达17%,西南地区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
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扬,不仅直接挤压了磷酸一铵企业的盈利空间,更是此次指导价上调的主要影响因素。生产一吨磷酸一铵约需0.45-0.5吨硫磺,硫磺在总生产成本中占比极高——以湖北地区为例,若采用全外采硫磺+28品位磷矿石生产,磷酸一铵完全生产成本早已突破4000元/吨(周内涨127元/吨)。此外,磷酸一铵单吨还需耗用1.4-1.5吨硫酸,即便同样搭配28品位磷矿,生产成本也达3700元/吨(周内涨121元/吨),涨幅远超当前3650元/吨的出厂价,企业深陷“成本倒挂”的盈利窘境。
二、成本驱动磷酸一铵涨价,终端需求疲软致传导受阻
尽管成本端强力助推磷酸一铵指导价上扬,厂商报价也顺势跟涨,但市场仍难逃“价涨量少”的困境。国内秋季肥市场虽有延后,但已逐步收尾,需求焦点转向东北市场——据悉当前东北市场磷酸一铵到货量20万吨附近,后期仍存在需求缺口,不过下游对持续走高的高价磷源采购心态谨慎:前期备货充足的大厂暂停采购、以观望为主,原料紧缺企业也仅在刚需时少量补货,部分还为控制成本倾向选择低含量货源。截至11月13日,国内复合肥产能利用率仅30.32%,环比下降0.72个百分点:山东、河南、湖北受环保管控影响,开工率不足且提升遇阻;苏皖地区随秋季肥发运收尾,个别企业开工率同步下滑。叠加终端需求疲软、冬储推进缓慢,复合肥企业对高价磷酸一铵仅维持按需少量采购,直接导致磷酸一铵的涨价传导节奏明显放缓。
综合来看,当前磷酸一铵市场的核心矛盾,已从“成本是否支撑涨价”转向“需求能否承接高价”。
从供应端来看,成本支撑短期难以弱化:硫磺涨势未显止跌信号,叠加磷酸一铵行业开工率已降至55.62%,较上周小幅下滑0.59%,部分企业因亏损压力或进一步限产,反而可能加剧短期供应的相对紧张格局。
从需求端来看,农业领域需求疲软的症结短期难破:粮价低迷制约种植端支付能力,复合肥企业对高价原料接受度有限,若磷酸一铵价格继续冲高,可能引发采购需求进一步萎缩。
展望后市,磷酸一铵持续冲高的空间将受多重因素制约,多空博弈将进一步加剧。短期而言,硫磺、硫酸价格仍将高位运行且涨势未歇,对磷酸一铵价格形成硬性成本支撑;但下游复合肥冬储推进缓慢,仍将压制磷酸一铵需求积极性。不过刚需基数仍在,下游只能被动承接,价格继续推高的可能性有限,预计将维持现有价位窄幅震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