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进入三季度,国内异丙醇市场维持偏弱运行,华东市场商谈跌至6000元/吨以下关口,持续难有转机,并长线徘徊在5600元/吨附近运行。而原料端与需求端的双重压制,成为价格下行背后的主要推手。
一、原料支撑不足 市场弱势盘整
三季度,原料丙酮市场进入弱势下行通道,华东市场价格在5000元/吨下方徘徊,而异丙醇市场也不例外,价格跌破6000元/吨。7月,异丙醇下游行业步入传统消费淡季,供应充裕下,市场供需矛盾加剧,行情呈现单边下行走势,而原料成本面亦缺乏明显支撑,持货商主动降价排库,市场延续弱势。月末恒力石化装置降负,内贸船货推迟至8月到港,叠加下游逢低补库,厂商借势推涨,江苏商谈重心快速反弹至5900-5950元/吨。但因内贸需求难有明显提振,内贸船货集中在8月中旬抵港后,现货供应压力陡增,中间商让利走货,江苏市场跌至5550-5600元/吨,刷新年内新低,并持续徘徊在低位运行。直至9月初,市场交投仍无明显转机。
二、供应预期增加 市场继续承压
2025年上半年中国异丙醇产量在33.76万吨,同比去年增长24.44%。主要因为部分丙酮法装置在2024年四季度完成扩能,供应量逐渐释放,导致上半年异丙醇产量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三季度来看,除山东部分装置运行不稳定外,暂无其他新增检修装置,预计异丙醇季度产量将达到17.75万吨,供应量较一、二季度增长明显。
三、出口支撑减弱 市场供需矛盾放大
2025年1-7月份,中国异丙醇出口量共计8.13万吨,同比去年减少1.96万吨,降幅达19.51%。周期内,异丙醇出口量高点主要集中在2-4月份,而5-7月份出口量有明显下滑。受国内供应增加、印度反倾销政策以及全球需求波动影响,我国异丙醇出口量收缩明显,尤其是印度反倾销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异丙醇至印度的出口量,但同期国内供应增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尽管出口目的地向东南亚转移,但增量不足弥补整体缺口,异丙醇出口难有明显增量。
展望后市,异丙醇供应依旧宽松,而下游医药、农药等行业仅维持刚需采购,电子清洗行业虽有增量但占比较小,难以改变当前供需矛盾,市场仍将维持宽松格局。基于当前成本及供需情况来看,预计三季度异丙醇市场弱势将成为主基调,行情延续低位盘整,涨跌空间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