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物流资讯 > 燃油附加费补涨 航空市场受压
燃油附加费补涨 航空市场受压
  • www.chemmade.com
  • 2011-05-30 09:50:07
  •   26日零时起,多家航空公司再次上调了国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这已经是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年内的第三次上调,而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此次燃油附加费上调之前,国家发改委并未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近日,国际油价震荡不断,曾一度击穿100美元关口,国内成品油价格一直“按兵不动”,而 -
      
      燃油附加费却率先上涨,这着实让市场有些惊讶。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国内调价机制滞后且调整幅度不足,才会带来“补涨”需求。
      
      不过,这对航空公司来说并非完全利好,燃油附加费在对冲油价上涨压力的同时,却打击了市场需求,在航空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对航空公司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燃油附加费升至历史次高油价上行压力不减
      
      国航、东航、南航、川航等多家航空公司通知称,此次调整后的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为800公里(含)以下航线,燃油附加由原来的60元调整为8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燃油附加费由原来的110元调整为140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7月1日至12月24日之间,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以800公里航线分野,一度分别高达80元和150元,仅比目前800公里以上航线征收水平多10元。
      
      多家公司均对外宣称,此次上调燃油附加费均依据发改委文件精神,目的在于对冲目前航空燃油综合采购成本的上升。然而,国际油价近两周以来走势震荡不已,5月23日时曾走出一轮暴跌,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击穿100美元关口,跌幅深达2.40%.在国内油价“按兵不动”时,燃油附加费在此时上调,多少有些令人惊讶。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燃油附加费的上升只能解释为一轮“补涨”.中信建投的一位行业分析师认为,“按照调价机制是一个季度做一次反映,但这期间积累的油价涨幅已经不低,中航油的压力不小。”
      
      根据国航公布的4月份运行数据表明,航油价格的上涨确实十分明显。4月份国航航油采购均价为7252元/吨,同比上升33%.其中,国外航油采购均价为人民币7219元/吨,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六大机场出境航班采购均价为7451元/吨,同比更是分别提高了42%和40%.
      
      “国际油价很快就会触底反弹,而国内历次调价的成本压力还没有消化。”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公开表示。26日,国际油价就双双创下5月10日以来新高。昨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油7月期货结算价虽略有下挫,但依然维持在了每桶100.23美元的价格;而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7月期货结算价依然保持升势,收报115.05美元。
      
      航空市场增长不振再涨附加费将打压需求
      
      而在业内看来,成本压力仅仅是航空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航空市场增速的放缓最令人担忧。
      
      国航4月的运营数据显示,国际旅客周转量及运输量出现下降。而南航一季度业务增速也出现了大幅度放缓。3月南航客运周转量同比仅增长4.2%,大幅度低于2010年的19.7%增速。一季度客运需求增速8.3%,其中国内客运增速仅5.7%,回落速度较大。
      
      “一季度增速下滑幅度有点超出预期。”有分析师表示,“这取决于航空业需求的放缓,二季度公司需求面临增速拐点,通胀预期回落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是核心推动因素。”
      
      而在此时提升燃油附加费不能不说是一把“双刃剑”.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航空公司提升票价和燃油附加费的行为对客运量形成了打压,助长了日本地震和非洲动乱所带来的影响。
      
      数据显示,头等舱和商务舱(以下简称“两舱”)客运量在3月份急剧下跌,客运量增幅由2月的7.8%下降至2.9%,预计第二季度两舱客运量增幅可能继续下降,而经济舱客运量增幅下降的速度更是远远超过两舱,航空公司通过提高票价和燃油附加费收回新增加成本,但这对于旅客需求的打压正日益显现。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