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国等主产国可能联合减产及限制天胶出口
据IRSG(国际橡胶(16475, 25.00, 0.15%)研究组织)预测,2017年全球天然橡胶的产量约为1300万吨,增长率约为5.7%。预计2017年全球合成橡胶产量约为1495.7万吨,增长率约为2.7%。虽然2017年年初泰国天胶产区遭受洪涝灾害,但对泰国天胶生产没有造成显著伤害。
为了稳定橡胶价格,据悉,泰国橡胶局参与于7月6、7日召开的第28次ITRC会议,并在会上提出,将原定于今年12月份召开的三国部长级会议提前至9月份召开,以尽快寻求解决目前橡胶业面临的问题的措施,获得三方会议通过。泰国橡胶局局长提塔说,泰国另外还提出在此启动限制橡胶出口措施,以解决短期的橡胶价格问题。三方会议讨论后,决议成立工作小组,研究有关限制出口量、执行时间、每个国家适宜的比例等问题,并规定在8月3日前作出结论,以备在九月份召开的3方部长会议上拍板执行。
还有,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三国将于9月15日在曼谷再次讨论计划减产10%-15%以提振胶价。胶价下滑主要是由于需求减少所致,特别是天然橡胶中国需求下降,因此三国需要控制天然橡胶供应量。此外在三方橡胶理事会会议中还将讨论出口配额计划,以支撑胶价回暖。
二、6月天胶进口同比增加 现货期货库存继续上升
中国海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7年6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共计52万吨,较上年同期约增26.8%,环比减少5.4%。其中,进口天然橡胶共计39.58万吨(含乳胶,烟片、标胶胶、复合胶),环比下跌5.36%,同比增加34.76%。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累计进口橡胶342万吨,同比增长约27.1%。
上海天胶期货库存继续增加,据上期所公布,截至7月28日,已经达到355600吨,创出历史新高。
据卓创资讯披露,截至2017年8月2日,青岛保税区库存降至23.36万吨,较7月中旬下滑2.53万吨,整体下滑幅度约9.8%,本期库存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库存明显下降。其中天然橡胶18.05万吨,较上月中旬大降2.09万吨,降幅10.38%;合成橡胶4.88万吨,较上月中旬下滑0.44万吨,跌幅8.27%;复合胶持稳于0.43万吨。当前保税区基本进入降库存阶段,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轮胎厂原料采购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进库量减缓而出库量稳定,库存整体呈现出下滑趋势。
三、6月国内汽车产销再提速
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比上月和比上年同期均保持增长。当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7万辆和217.2万辆,产销量比上月分别增长3.9%和3.6%,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4%和4.5%。
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52.6万辆和1335.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6%和3.8%,低于上年同期1.9和4.3个百分点。产销量累计增速与1-5月相比均提高0.1个百分点。
7月份我国重卡市场预计销售各类车型9.4万辆,比去年同期的4.97万辆大幅增长89%。8月份,市场产销量预计在8.5万辆以上,同比增长超过70%。
四、价差分析
1、天胶与合成胶
7月份天胶价格震荡走高,与合成胶的价差进一步扩大,近期天胶升水2000元左右。合成胶若不出现补涨,则天胶的需求前景恐难继续乐观。
2、期胶与现胶
7月份天胶期现价差继续收敛,大部分时间在四百元左右,且有进一步收敛的迹象。如果期现价差接近平水甚至期货出现贴水,则上期所巨量仓单可能流出,对沪胶走势将有利好支持。
3、沪胶1801-1709合约价差
沪胶1801与1709合约价差继续扩大到3000元附近,期货仓单继续增加对1709合约产生巨大压力。根据以往规律, 1801合约与1709合约价差已经创出历史新高,反向套利策略可适时了结。
五、沪胶底部支撑应较为稳固
7月份沪胶以震荡做底走势为主,但远近合约价差扩大不利升势持续。RU1801成为新的主力合约,最高时曾上摸至16690元。但随后再次回落探底,7月28日甚至下探跌停板。造成胶价走低存在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市场传闻国储可能将出库轮储,虽然目前尚无官方的证实,但对交易者的心理压力相当沉重。还有,7月中旬沪胶出现一轮反弹行情,期现价差扩大,近期上期所天胶注册仓单数量创出历史新高,1709合约则承担巨量交割的压力,期价上涨艰难。而1801合约虽然存在利多预期,但1801-1709合约的价差也达到历史高位,这种情况下远期合约独自上涨不太现实。此外,日胶库存增加及日元近期升值使得胶价承压,间接也给沪胶带来压力。不过,沪胶在6月份以来的底部已经徘徊较长时间,底部支撑较为稳固,而上述利空除轮储传闻之外并非突发消息,市场多少存有预期。况且,泰国等主产国准备对天胶限产并减少出口,原油价格也在回升中。所以,对于沪胶后市不必过分悲观。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