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计划推进丙烯期货与期权的上市,而在上市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丙烯过去十年的价格波动情况。
丙烯价格变化情况
回顾近十年内丙烯价格的历史行情,可以看出丙烯价格的波动区间在逐渐收窄,价格波动率也逐渐降低。影响丙烯单体价格波动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情况、原料价格波动以及丙烯自身供需情况的变化。分阶段来看,近十年内,丙烯单体价格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14年年初到2015年9月底,丙烯单体价格大幅下跌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丙烯价格结束了为期两年半的区间震荡开始大幅下跌,从高点10750元/吨下跌至低点3800元/吨,跌幅达到64.7%,这也是近十年来丙烯单体价格的最低点。
全球宏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2014到2015年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修复阶段,整体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经济运行分化加剧,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低迷,世界贸易形势严峻,工业生产低速增长。而中国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各项经济数据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下跌,带动丙烯价格走弱。
原料端原油(607, -8.60, -1.40%)价格大跌,成本端的坍塌带动丙烯价格的暴跌
2014年中国丙烯单体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石油基路线,油制丙烯占丙烯总产能的比例达到72.6%(2014年),从价格相关性来看,在这段时间中布伦特原油与山东丙烯单体价格的相关性达到0.94,因此原油价格变化对于丙烯价格的影响力度极大。
2014年6月下旬开始,布伦特原油价格从高位115.70美元/桶转而进入下跌通道,一直到2015年8月跌至阶段性低点42.23美元/桶。在这14个月的时间中,原油价格的下跌幅度高达63.5%。本次原油价格大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全球原油供应大幅增加,市场对于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加剧。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攀升,部分国家石油库存持续超预期累积,以及欧佩克成员国为了确保市场份额选择保持高产量等因素都导致了原油供应高位。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环境下原油下游需求的增速受到抑制,整体维持疲软,全球石油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推动原油价格持续下行,丙烯成本端坍塌。
丙烯自身供需失衡
2013年年底全球丙烯产能约为0.98亿吨左右,到2015年已经扩张至1.118亿吨左右,丙烯自身产能扩张速度加快。丙烯产能的迅速扩张主要是受到亚太地区的产能投放影响,特别是中国提供了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增产能。
由于在2009年到2014年上半年,丙烯单体价格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丙烯生产利润率较好,企业积极上马丙烯装置装置,随着PDH装置进入集中投产期以及煤制装置的迅猛扩张,从2014年年初到2015年年底,中国丙烯产能增加了将近800万吨,年均产能增速达到20%。然而在产能高速扩张的同时,丙烯下游需求的增速却远不及丙烯产能的增速。根据表观消费量计算,同时期内中国丙烯的年均表需增速却仅为6.8%,远低于供应的20%,国内产能利用率从2013年的93%快速下滑至2015年的77%,丙烯供应压力提升,丙烯自身供需失衡。
2015年10月初到2018年10月中旬丙烯价格上涨
从2015年10月初开始到2018年10月中旬的三年时间中,丙烯单体价格整体呈现持续上涨趋势,从低点4500元/吨上涨至高点10150元/吨,涨幅达到126%。
全球宏观经济好转,中国经济动能超预期回升
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到2017年,全球经济维持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趋势良好,发展中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增速企稳回升。良好的经济情况带动国际贸易增速回升,全球制造业回暖。而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动能超预期回升,国家通过颁布积极财政政策、持续改善产业结构等措施,再加上海外发达经济体海外需求的回暖,国内商品出口额环比增速明显提升,摆脱了前几年的通缩困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上涨。2018年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以及中美贸易冲突的逐步升级,2018年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GDP仍然维持在10%左右的增速,整体经济情较好。
原油价格走强,成本支撑力度增强
虽然随着新兴工艺PDH装置以及煤制装置(包括煤制烯烃CTO与甲醇(2529, -33.00, -1.29%)制烯烃MTO)的集中投产,油制路线在丙烯产能中的占比从2014年的72.6%下降至2018年的65%,甚至在2016年到2017年一度跌至60%左右的水平,原油与丙烯单体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下降至0.86,原油价格波动对于丙烯单体价格的影响力度有所减弱,但是油头装置仍然是丙烯产能中占比最大的装置,原油价格的大幅涨跌仍然将带动丙烯单体价格的波动。
原油价格在2016年1月中旬跌至低点28.82美元/桶,随后进入上行周期,一直到2018年9月底的最高点83.41美元/桶,涨幅达到189%。随着美国页岩油产量的下降以及OPEC和11个非OPEC产油国家同意减产并且严格执行,全球原油供应增长速度放缓,供应过剩格局逐渐缓解,再加上全球经济表现明显好转,发达经济体逐渐复苏,新兴市场需求强劲恢复,带动了原油需求的增加。供减需增,全球原油库存显著减少,原油供应过剩担忧缓解,为原油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助力。
丙烯产能增速放缓,单体流通增量有限
就丙烯单体产能来看,在2016年到2018年中国丙烯产能虽然仍旧维持扩张趋势,但环比来看产能增速放缓。自2015年丙烯新产能集中投产,产能增速达到近十四年最高点24%之后,丙烯新装置投产脚步放缓,丙烯产能增速环比降低,丙烯供应压力有所下降。另外,这些丙烯新投装置大多都配套有下游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直接外卖丙烯单体的量较少,因此新装置投产对于丙烯单体的实际流通量影响有限。
丙烯下游需求亮眼
在2016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中,随着整体经济情况的好转,丙烯下游需求表现亮眼,在丙烯产能扩张的同时,丙烯下游产业链也同步扩张,包括聚丙烯粉料、环氧丙烷、丁辛醇等均有新产能投放,2016年到2018年丙烯表观需求增速较高,年均表需增速12%,丙烯终端需求为丙烯价格的走强提供了动力。在2016年到2018年,丙烯下游众多品种价格均出现了上涨趋势,特别是环氧丙烷以及丙烯腈价格的涨幅较大。
环氧丙烷一直是丙烯下游中利润状况较好的产品,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环氧丙烷的供需基本维持紧平衡状态,价格整体维持上涨趋势,生产毛利基本都保持在2000元/吨以上,企业生产利润丰厚。在高利润的刺激下,环氧丙烷产量增速保持高位,年均产量增速为10%,带动丙烯需求量的增加。
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丙烯腈价格的涨幅明显高于原料丙烯单体价格的涨幅,两者之间的价差在2018年9月中旬之前都保持着走扩的趋势,丙烯腈价格走强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全球装置检修造成的供应减少,部分时间段丙烯腈开工率低位,丙烯腈供应存在一定缺口,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国内汽车以及家电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丙烯腈下游ABS行业发展十分快速,带动丙烯腈需求的好转。
在丙烯的下游需求中,占比最大的是聚丙烯,2016年聚丙烯粒料占比为61%,粉料占比为10%。然而粒料企业的丙烯原料大多来自于配套上游装置,外采丙烯占比较小,因此聚丙烯粒料虽然占比最高,但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丙烯单体的流通影响较小。从流通丙烯单体的需求分布来看,聚丙烯粉料是流通丙烯最主要的下游需求,聚丙烯粉料的生产企业多以小型地方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的原料大多依靠外采丙烯,根据统计,有超过七成的粉料企业需要通过外采丙烯来保持生产。聚丙烯粉料虽然是丙烯下游中利润情况相对艰难的产品,但聚丙烯下游需求广泛,整体产量仍然保持增长。从产量上来看,在2016年到2018年,聚丙烯粉料产量的年均增速为8%。
2018年10月下旬到2020年3月底,丙烯单体价格下跌
从2018年10月下旬开始,丙烯价格走势转为下跌趋势,从高点10150元/吨下跌至低点5150元/吨,跌幅达到49.3%。本次丙烯价格与原油价格走势出现分歧,内盘丙烯的波动更多是受到国内宏观因素以及丙烯自身供需情况的影响。
贸易战以及疫情影响需求
2018年开始,中美第一次贸易战打响,随着中美在加税-反制-谈判-再升级的循环中反复博弈,一直到2020年年初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方承诺两年内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美国同意分阶段取消部分加征关税,中美第一次贸易战降温。受到贸易战影响,2018到2019年中国GDP增速环比放缓,从2017年的11%下滑至2019年的7%,中国塑料(8383, 12.00, 0.14%)及其制品出口数量比也出现了较大跌幅,2019年中国塑料及其制品出口数量环比下跌7%,其中中国对美出口显著下降,塑料及其制品出口美国金额占比从2018年的23%下滑至2019年的20%。
除了中美贸易战之外,自2019年年底开始国内新冠病毒逐渐爆发,随着疫情的快速扩散,全国范围内都进行了包括旅行限制以及社区封锁在内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受此影响,2020年一季度中国需求大幅下降。
下游产业供需缺口缩小
除了宏观因素影响之外,从产业链来看,随着丙烯下游产能的陆续投放,国内对这些产品的供需缺口逐渐缩小,甚至部分产品面临产能过剩危机,大部分下游品种价格重心下移,行业生产利润收窄,终端需求对于丙烯的价格支撑力度有限。
丙烯供应承压
2019年丙烯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期,新投产装置较多,特别是丙烷脱氢装置再一次进入投产周期,产能增速快速提升。随着新装置的不断投产,中国丙烯总产能突破4000万吨,国内丙烯产量增长至到将近3300万吨,产量增速达到14.6%,国内丙烯供应充足。
除了国内产能的不断提升,2019年中国丙烯进口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丙烯进口量达到313万吨,2019年丙烯进口窗口时有打开,叠加海外丙烯装置投产,流入中国的货源增加,2019年丙烯进口供应同样承压。
2020年4月到2022年3月上旬,丙烯单体价格上涨
从2020年4月开始,丙烯价格走势再次进入上行周期,从低点5150元/吨上涨至高点9700元/吨,涨幅达到88.3%。
中国终端需求较好
2020年到2021年,中国在有效的疫情防治措施下,工厂生产情况恢复良好,国内消费处于复苏进程,并且疫情为丙烯终端需求带来了新的增量,口罩、消毒剂、医疗手套等防疫物资需求激增,聚丙烯、丙酮、异丙醇、辛醇等关联产品需求增大,再加上海外疫情蔓延导致国内出口情况超预期增长,中国终端制品需求较好。
原料价格上涨
虽然自2019年开始,原油与丙烯之间的价格相关性逐渐减弱,但原油价格的长期趋势仍然会对丙烯价格方向造成影响。2020年到2022年,原油价格整体呈上行趋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OPEC+实施了大规模原油减产计划,原油供应偏紧,二是疫情后部分国家逐渐恢复生产,终端需求好转,三是地缘政治以及天气等各种事件频发,包括美国极寒天气、苏伊士运河拥堵、俄乌冲突等在内。
随着PDH装置的持续投放,PDH制丙烯在丙烯生产工艺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并且PDH制逐渐成为流通丙烯单体的重要来源,因此丙烷价格的波动会对丙烯单体价格造成比较大的影响。2020年到2022年上半年,受到全球能源供应短缺的影响,丙烷价格走出了一波大幅上涨的行情,成本端的持续走强带动丙烯产业链价格的上行。
2022年3月中旬到2024年,丙烯单体价格下跌后进入区间震荡
从2022年3月中旬开始,丙烯价格下跌,从高点9700元/吨下跌至低点6035元/吨,跌幅为38%,而后反弹至6500元/吨到7500元/吨的区间内震荡运行。
全球经济增速下行
2022年至今,在疫情、通胀、地缘冲突以及主要经济体政策等各项因素的作用下,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制造业下行压力提高,全球通胀水平大幅攀升而后慢慢缓和,地缘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干扰,再加上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全球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与问题频发,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原料价格下行,成本支撑减弱
在宏观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全球制造业恢复速度较慢,原油以及丙烷的需求疲弱,再加上地缘冲突逐渐有一定的缓解迹象,地缘政治溢价降低,原油以及丙烷价格整体呈走弱趋势,丙烯成本端支撑力度减弱。
丙烯产能高速扩张,供应逐渐过剩
近些年随着大炼化装置以及PDH装置的不断投放,丙烯供应增速环比提高,但下游总体需求增速不及供应增速,导致丙烯供应逐渐进入过剩阶段,一般来说,当一个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下降至75%以下的水平就代表该产品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在2022年,丙烯的产能利用率就已经下滑到低于75%的水平,并且目前一直维持在较低位,丙烯供应已经进入过剩阶段,但下方仍然受到成本端的支撑,导致丙烯整体价格维持区间震荡,很难独立走出方向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