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三五规划”明确公布力争达成PX自给率提高至65%-70%目标以来,我国PX新增产能计划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其中呈现两大特点:其一是以“原料-成品-下游”产业链为生产结构的新增产能,例如:荣盛石化与桐昆石化、巨化集团联合在舟山群岛建立一期1500万吨/年炼油项目,二期2500万吨/年石油炼化项目;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等。其二是以山东地炼企业为主要发展基地的下游延伸新增项目,例如:中化弘润石油化工60万吨/年PX计划;山东东营联合石化200万吨/年的
PX计划等。伴随着大量的新增PX产能计划的投放预期,不禁让业内人士对未来国内PX供需格局提前陷入担忧,以下笔者将对此作详细分析。
截止至2020年,我国预计新增上马产能总计为1980万吨/年,是目前中国现存PX年产能1383万吨的1.5倍左右,其中浙江石化项目两期总计800万吨/年,为最大新增产能,亦将成为全球最大产能企业。然而除上表所示企业以外,仍有诸多民营炼厂也计划新建
PX装置,因目前暂无明确的进一步进展而并未统计在内。然而上述企业中能如期投入市场运行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可以简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是否位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目前我国着重于七大基地内的炼化企业建设,其中包括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福建古雷以及广东惠州。受国家层面积极引导,必将促进该地区企业实施进展的增速,其中山东省并不在其之列。
其二是环保指标的达成。伴随着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PX装置运行稳定性的综合考量,新增PX工厂环评的考核情况相对更为严格。而国家对于新炼油项目的环保审批内容亦在不断细化,能否顺利通过该条件是新增产能后续进展的首要条件。
其三是预期进入市场的时间。虽目前国内PX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进而带来相对可观的盈利空间。然而伴随着新产能的不断集中投放,以及下游PTA产能增速放缓以及落后产能的淘汰,该格局必将有明显变化,预计截止至2020年,我国
PX行业将表现出微过剩的趋势。如此必将使得进入市场较晚的新投产项目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