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农业+光伏”成为新兴产业模式
“农业+光伏”成为新兴产业模式
  • www.chemmade.com
  • 2015-09-07 09:16:30
  • 新华网
  •   近年来,在各国政策支持下太阳能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应用形式,我国更是在光伏发电发展上不遗余力,在鼓励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促进光伏应用不断向其他产业渗透。其中,由于光伏和农业在土地使用上的共性和互补,业内一直在寻求两者结合的突破口,使之成为当前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自欧美双反以来,在国际光伏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国内大量光伏企业也陷入困境,产能过剩问题严峻。从根本上讲,国内光伏产业要打破危机,关键在于能否逐渐实现自我转型,摆脱对出口的依赖,这就需要其深耕国内应用市场。


      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光伏产品已随处可见:特斯拉的充电站采用光伏发电,街边的路灯装着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供电的手表、充电包随处可见……当然,太阳能的利用方式远不止这些,分布式和大型光伏电站才是“重头戏”。然而,光伏产业在经过此前十多年的高速扩张后,目前单纯只做发电业务已经很难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光伏与其他产业结合成为出路,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农业+光伏”的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从长远来看,发展光伏农业对于我国的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来看,光伏农业从一定程度上是解决目前光伏产业困境的有效措施。


      “相比于一般大型地面项目要求的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的条件限制,光伏农业更有发挥的优势。”从事光伏农业的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坚之说,要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光伏应用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加大产品在终端运用的研发力度。


      据悉,协鑫能源内蒙古300兆瓦项目一期即将开工建设。一期专案计划投3亿元人民币建1500亩农业大棚项目。其中建光伏农业大棚400亩,光伏装机30兆瓦;昌盛日电也与即墨市政府合作,目前已建成光伏农业大棚电站40兆瓦,年底前将再并网60兆瓦,年发电量达到1.2亿度,光伏农业产值、光伏发电收入分别达到3亿元和1.44亿元,未来三年将推广发展到30000亩的光伏农业产业基地。由于补贴给力,光伏农业的发展已经在多省市得到快速发展。


      李坚之透露,尽管农业产业化的前景向好,但前期投入大,回报较长,因此很难获得融资,自有资金占比相当大,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往往很快面临无法维持的困境。


      但这并非没有解决之道,昌盛日电提出的模式是与地方政府共建农业光伏园区,将光伏发电业务和各地优势农作物种植结合,同时设计了孵化器功能、开展创客大赛引入商业团队。这当中光伏电站的发电收益可向银行抵押带来贷款,从而解决发展农业项目前期的资金困局,而各地农业生产优势与引入的创业团队结合,为长期发展的园区产业带来可能。

  • 文章关键词: 农业光伏新兴产业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