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焦行业运行情况“忧中有喜”
www.chemmade.com
2014-08-14 14:40:31
中国化工报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上周末在北京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焦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国规模以上焦化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34%;盈亏相抵实现利润同比下降420%;焦化企业的亏损面达53.04%,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77.8%。据了解,虽然多数焦化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值得欣慰的是,进出口贸易、上游原料采购和产品指标方面都有向好或利好表现。
进出口贸易总体向好
上半年,世界生铁产量同比增长1.7%,扣除中国大陆部分同比增长2.3%,世界生铁产量的增长为我国焦炭出口拓展了空间。1~6月,全国焦炭出口量累计39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达160%,尤其5月份出口量为100万吨,创2008年以来单月出口量新高。焦炭出口平均价格为221美元(吨价,下同),同比下跌13.67%。
1~6月份,从我国进口焦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为印度、日本、巴西。从出口地区看,按照收发货单位口径统计,上半年山西省出口焦炭最多,累计出口359.5万吨,增长2倍,占全国出口量的91.47%。
由于我国焦炭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口产品资金的回笼有保障。若保持上半年的水平,预计全年出口量应在800万吨左右。
焦化产品进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国共进口纯苯33.12万吨、同比下降13.9%;进口针状焦合计2.72万吨,同比下降32.14%;出口硫酸铵197.35万吨,同比增长43.2%;出口煤焦油25.03万吨,同比增长335.9%;出口煤沥青25.16万吨,同比下降16.52%。中国炼焦行业协理事长崔丕江表示:“焦化产品出口仍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各进出口企业一方面应避免因无序竞争而低价出口造成产品价值的无谓损失;另一方面应及时把握国内外市场供需及价格信息变化,避免造成进口产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炼焦煤转向买方市场
上半年,由于焦炭产量同比下降,炼焦煤市场的供需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6月,全国累计进口炼焦煤3103.79万吨,同比下降12.15%;平均进口价格为111美元,同比下降20.43%。而7月中旬,国内主焦煤产地太原地区的出厂含税价为820元,比2013年底下跌290元。
今年以来,尽管山西、陕西、四川、内蒙古等部分产煤炭省、区出台了多项救市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企业的经营困难,对稳定焦煤出厂价格有一定支撑,但是,国内外炼焦煤资源总体宽裕,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态势更趋明显。
质量及技术经济指标良好
根据中焦协对会员生产企业的统计显示,上半年主要产品质量及技术经济指标稳定良好:冶金焦抗碎强度M40为84.73%,同比提高0.41个百分点;冶金焦抗碎强度M25为91.16%,同比提高0.44个百分点;焦炭反应后强度为63.52%,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煤焦油回收率为3.24%,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粗苯回收率为0.94%,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轻苯回收率为0.88%,同比提高0.02个百分点;硫酸铵回收率为0.90%,同比持平;炼焦工序能耗123.66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0.84千克标煤/吨,吨焦耗新水1.35立方米/吨,同比下降0.22立方米/吨。
文章关键词:
炼焦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