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国内
顺酐价格总体上处于下滑通道。但从今年4月份开始,市场走出了难得一见的上涨走势,价格从3月底的10200元(吨价,下同)攀升到4月底的10700~10800元。4月上中旬,苯价格连续上调,引爆了顺酐行情,但好景不长,“五一”过后即风光不再,下游接货氛围均较清淡,顺酐场内整体库存水平缓慢走高。由于长期受产能过剩困扰,在缺乏其他利好因素支撑及下游买盘抵触的情况下,顺酐前期行情上攻只能是昙花一现。
山东齐发化工年产3万吨正丁烷法顺酐装置已产出产品并陆续外销,增加了顺酐市场供应。随着浙江华宸能源的重启以及山东齐翔腾达和江苏钟腾化工产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工厂和投资者开始担忧。4月份我国顺酐总产量大概在5万吨,随着各地工厂开工率不同程度的提高,预计5月份国内顺酐产量将达到5.6万吨,而下游市场开工率却很难出现明显抬升,顺酐供过于求局面将继续加剧。
近年来,国内顺酐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2013年国内顺酐总产能在145万吨以上,但实际产量约89万吨,整体开工率仅在六成左右。预计2014年顺酐新增产能在60万吨左右。
在需求方面,中国顺酐下游产品应用在不饱和聚酯树脂(UPR)行业的比例高达70%以上。今年UPR行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差了不是一点半点。经济增速放缓,终端需求太差,UPR出货压力不断增加,厂家苦不堪言。随之而来的是UPR工厂订单减少,排产计划跟进缓慢,对原材料需求减弱,顺酐需求缩水。另一下游顺酐法BDO也无复苏迹象,对顺酐支撑更是寥寥。仅靠其他相关中间体以及出口并不能有效解决顺酐产能过剩局面,正丁烷法顺酐的不断扩能无疑将加剧过剩局。
短期内,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只能是昙花一现,行情预计将继续从高位回落。中长期来看,目前市场正处于痛苦的转型期,只有产能得到优化,市场才有可能回到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