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我国拟放行核电等重大能源项目
我国拟放行核电等重大能源项目
  • www.chemmade.com
  • 2014-04-21 09:10:37
  • 第一财经日报
  •     距首次会议召开四年之后,国家能源委员会于4月18日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一名参会者透露,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考虑开工一批核电、特高压输电等重大能源项目。
        
        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并在当年4月召开了首次会议,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而刚刚召开的第二次会议则是在李克强总理的主持下召开的。
        
        李克强是本届政府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则是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此外还有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相关职能的一把手担任委员。
        
        国家能源委会主要负责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的重大事项。
        
        “中国越来越重视能源了。”国家发改委系统一位人士说,这也是中国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主要目的。
        
        中国曾在1980年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但两年后即撤销。1988年组建能源部,1993年撤销,自此十多年间再没有一个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
        
        上述参会者说,18日的会议重点提及了核电以及特高压议题。会议还提到了在西北可以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项目。但会议同事提出,由于并网问题,目前中国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弃风”现象。
        
        这位参会者透露,在会议上,一位国家发改委的退休高官提出,中国西北可以建设3000万千瓦的风光大基地,因为这些电量可以通过特高压来输送。但按照目前和未来中国特高压的规划,这样的大基地依旧很难落地,因为弃风弃电依旧严重。
        
        “在那建设(风电和光电)的人都亏本了。”这位参会者说,“这怎么能行?”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200亿度,是2011年的一倍还多,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而按现在1千克标准煤发3度电的水平,200亿度电等于670万吨煤,相当于超过100亿元的经济效益,至少可以创造2000亿元产值。
        
        而在谈及核电时,会议表示要对沿海核电进行开工。内陆核电依旧按原有的规划不在“十二五”期间的议程中,尽管此前有关核电企业一直宣称尽早上马内陆核电有多么重要。
        
        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国家核安全局今年已经批复通徐大堡核电厂1、2机组厂址和海阳核电厂3、4号机组厂址的选择审查意见。按照流程,在获得厂址批复后,这两个核电厂将进入报送国务院审核阶段。它们将来使用的技术是中国从美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这两个核电项目的业主分别是中核和中电投。
        
        中国一家核电企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表示,中国核电现在改为项目核准制了,在国家核安全局颁发开工许可证之前,要通过国家发改委报送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上述内部人士还表示,一般来说,国务院核准的次日,国家核安全局即可给项目颁发开工许可证,投资单位很快就可以组织项目正式开工。其开工的标志是,浇注核电站反应堆第一罐混凝土。
        
        这位内部人士还说,除了上述两个核电项目已经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厂址审批,中国目前还有10个类似的核电项目尚未得到国家核安全局的审批,而近期即将审批的分别为陆丰1、2号机组、和荣成1、2号机组。这2个核电项目的业主分别是中广核和国核技。
        
        值得一提的是,据了解,荣成核项目所用的技术,是国核技在AP1000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AP1400。而日后中国上马的核电项目,将主要使用AP系列核电机型,尽管它们因为种种原因而在中国尚存有争议。
        
        受2011年3月的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影响,上述核电项目都没有按照原有的计划进行,并导致与核电有关的设备严重过剩。这也是核电企业呼吁加速上马核电项目的原因之一。
        
        而根据梳理,正在等待国家核安全局审批通过的还有三门3、4号机组,漳州1,2号机组,江苏田湾5、6号机组、福清5、6号机组、红沿河5、6号机组。“目前中核呼吁尽早上马徐大堡核一期项目,中广核估计要先上陆丰核一期项目,中电投则呼吁上马海阳二期项目。”上述核电企业内部人士说。
  • 文章关键词: 核电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