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坚持高点起步推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走出一条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发展新路,为促进富民强省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一五”期间,陕北新增原煤产能1.5亿吨,建成大型现代化煤矿29个,千万吨级煤矿达到10个,形成了神东、陕煤等两个亿吨级煤炭基地。新增原油产能1520万吨、天然气产能70亿立方米,长庆油田成为陕西国第二大油田,延长集团境外油井钻采取得实质性进展。
根据“十二五”规划,陕西省将继续抓好产能建设,一是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以重大转化项目配套煤矿和老矿区资源接续产能建设为重点,形成全国大型煤炭示范基地。二是实现5000万吨油气当量目标,建成全国第一油气大省。三是大力支持延长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力争“十二五”末海外原油产量达到100万吨;加快推进中石化镇巴区块油气勘探开发,并进行相应的下游产品产业链的规划布局。
在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陕西省在“三个转化”的基础上实现“三个深化”。首先是化工产业高端化。加快以世界领先工艺技术为代表的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形成全球性煤化工产业高地;加快以低碳、绿色、环保为特点的延长靖边、西湾、富县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形成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产业高地;加快以集约化、规模化为特色的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及杨庄河炼化二期、榆炼180万吨催化裂化项目建设,形成延安、榆林两个千万吨级油炼化基地,打造大宗化工产品具有行业话语权的产业集聚高地。其次是电源建设大型化。坚持煤电一体化模式,大力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加快形成以煤电一体化、单机100万千瓦以上大型机组为主的现代化电源结构,早日形成5000万千瓦以上的现代化空冷电源规模。第三是载能工业特色化。继续实施兰炭、电石、铁合金等特色产业升级改造工程,新型绿色载能工业产能达到4000万吨以上,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另外,在基地开发建设中,陕西省始终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始终,大力提升基地的科学开发水平。新上项目集中布局在规划的工业园区,发展方式实现由分散向集约转变。稳步扩大煤油气产能,大力推进能源资源深度转化和新能源发展,能源结构由一次能源开发为主向一二次能源开发并举转变,由化石能源开发为主向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开发并举转变。突出大型企业集团的主体地位,煤炭主要由神华、陕煤两大主体实施开发,油气由长庆、延长两大主体实施开发,电力以中央五大发电集团开发为主,实现了企业间的合理竞争。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停小煤矿300多处,12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产量占总产量的53%,较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关停小火电154.8万千瓦,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总装机的80%,较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