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硅作为现代制造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原料,其市场运行机制与价格形成逻辑正经历深刻演变。在这一背景下,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逐渐凸显。它不仅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规范化的价格信号,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完善的风险缓冲机制。通过应用金融衍生工具,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经营稳定性,有效规避价格频繁波动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工业硅下游磨粉企业通常采用两种采销模式,分别为先接单后采购和先采购后接单。
工业硅价格处于上涨通道时,先接单后采购模式往往会压缩企业生产利润,甚至造成订单亏损。这时企业需要在期货市场锁定采购价格,进而锁定生产利润。工业硅价格处于下跌通道时,企业根据在手订单向期现商采购即可,在此过程中仅承受基差波动风险,这时若搭配期权使用,则可以进一步优化采购成本。
期权是一种权利型金融衍生工具,期权买方支付少量权利金后,获得到期日以执行价买卖期货合约的权利;期权卖方收取权利金后,需要承担相应义务。企业参与期权交易的目的是管理风险或优化成本/利润。相对期货来说,使用期权工具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获得额外收益。卖出看跌期权的逻辑是通过承担“被动买入期货合约”的义务,换取确定的权利金收入,进而降低采购成本。无论期权是否行权,期权卖方收取的权利金都能直接降低采购成本。如果被行权,那么企业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标的,为后续生产或销售留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以下通过场景假设案例,模拟企业运用工业硅期货及期权工具进行套保的效果。
2025年8月,因多晶硅企业超预期复产和工业硅头部大厂6月末开始主动减产,工业硅市场供需格局阶段性好转,加之光伏行业政策预期备受关注,工业硅价格继续向下调整的空间不大,无望回到前低。工业硅下游磨粉企业为降低原料采购成本,选择使用期权工具。8月14日,企业运用场内期权工具,卖出SI2510-P-8000,成交1000吨,开仓权利金为125元/吨,计划持有到期。
最终,企业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当前,工业硅磨粉企业深陷盈利空间持续收窄的困境:上游原料价格受供需格局、产业政策等多重变量的影响,呈现剧烈波动态势,而中游加工环节因技术门槛偏低、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既难向下游有效传导成本压力,又丧失了议价主动权。再加上库存减值侵蚀利润、资金占用拖累周转的双重压力,企业盈利空间被挤压至微薄区间。在此背景下,善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成为突破经营困局的关键。其中,期货套保能够精准锁定原料采购成本与成品销售价格,有效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期权则可以通过支付有限权利金,在覆盖价格下行风险的同时,保留价格上行的收益空间,最终实现成本结构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的目的,从而切实缓解利润承压现状,保障企业稳健运营。
需要注意,企业在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时,需要深度锚定自身经营场景与风险敞口,以审慎合规为原则构建策略体系,并在具备专业资质的金融机构指导下开展业务,为企业稳健运营与可持续发展筑牢风险防线。展望未来,金融衍生工具在工业硅行业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有望成为驱动企业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支撑,助力行业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抢占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