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专家称国内新一代核电站安全设施需改进
专家称国内新一代核电站安全设施需改进
  • www.chemmade.com
  • 2011-03-23 09:39:33
  • 第一财经日报
  •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爆炸及核泄漏事故,为全世界426个正在运行的核电站的安全敲响了警钟。
      
      中国政府在3月16日也叫停了核电站的审批,要求全面排查核电站安全隐患、对在建核电站安全评估。
      
      有核电专家近日提醒,国内现有核电技术的安全措施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防止“堆芯熔化”
      
      由于缺水,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了“堆芯融化”,熔融物通过破损的安全壳向外排出了核物质。
      
      为了防止堆芯熔融物熔穿压力容器和混凝土底板,国内较先进的核电技术采用了一种“将堆芯熔融物保持在压力容器内”的设计。
      
      即当发生堆芯熔化事故后,将水注入到压力容器外壁和其保温层之间,冷却掉到压力容器下封头的堆芯熔融物。
      
      上述专家表示,这种设计可以看做是“前端安全保护”的设计,但“后端保护”也需要考虑:即如果堆芯熔化的问题大量发生后,该如何处理。
      
      可以借鉴的是,另一种国际核电技术所采用的“底板保护系统”设计:即是在核电站的底部,铺满管道,并有水流动于其中。一旦发生堆芯熔化,熔融物进入底部后,可以直接降温。如果现有核电技术,能够将“前端”和“后端”保护融合起来,核电站就更加安全了。
      
      此外,在最新的核电站设计中,屏蔽厂房材料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是否需要改为更具撞击性的“预应力混凝土”原料,也是学术上的一种争议。
      
      抗震性需要提高
      
      核电站的抗震性,也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安全掣肘。
      
      据媒体报道,东京电力公司的文件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抗震测试过程中,其最高强度低于8.9级地震,而7.9级是他们对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进行安全测试时假设出现的最高地震等级。
      
      北京大学地球语空间科学学院刘曦博士告诉《第一财经(微博)日报》,核电站最好不要设计在地震带上,当然如果核电运营方和所在国政府能够确保其地震带上的核电站也能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也不排除这种设计。
      
      记者了解到,巴基斯坦、伊朗布尔什、美国加州等都属于地震带,也建有核电站。
      
      上述核电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核电站的抗震性各有不同,有的抗震指标为0.25g,有的则是0.3g。
      
      不过一位从事核电项目建设的国企管理层也对记者表示,一般来说建设核电站会根据地形等不同,灵活执行抗震等级,会比核电技术的理论要求高一些。
      
      一位中广核内部人士也表示,实际上,此次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是地震与海啸叠加灾害引起的,“海啸淹没了应急柴油机系统,导致全厂失电。同时,地震也破坏了核电站的外接电源。厂房里没有任何电源,冷却系统就不能启动,堆芯余热就无法排出,使得堆芯部分熔化,才产生了一定的后果。”
      
      前述核电专家也指出,类似目前的西屋电气AP1000核电技术,对于电源问题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其使用的直流电,没有柴油机设置。一旦发生事故,其顶部水箱将直接有水流出,为系统大幅降温,这一设计要比福岛的‘沸水堆’更加安全一些。”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