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美贸易战 特朗普打出2500亿关税牌
8月23日,中美双方160亿征税清单正式生效,至此,第一轮500亿商品征税全部落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地时间8月7日称,从8月23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79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征税清单包括半导体、电子、塑料、化学品和铁路设备等商品。中国立即予以了同等回击,8月8日晚8时许,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8月23日12时01分起,对约160亿美元进口的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
美国并不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国存在,另外国内
丁酮处于长期供应过剩阶段,进口量一直低位,贸易战对行情整体影响不大,但对业者心态形成一定冲击。
2. 增值税税率下降1%
从2018年5月1日起,一是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预计全年可减税2400亿元。
3. 丁酮新增产能释放不足 低负荷开工贯穿年内始终
2016年泰州石化及湖南中创化工共18万吨/年新装置投产,2017年湖南瑞源10万吨投产,此三家企业在2018 年内总体开工时间非常短,其中湖南瑞源年内一直以生产仲丁酯为主,未有丁酮产出,中创及泰州两家自3月中下旬起处长期停车状态。因此综合产能方面来看,2018年长期开工产能较2017年变动不大,综合低位生产负荷维持整年内。
4. 丁酮国际市场继续拓宽 出口量较2017年大幅提升
2018年丁酮出口量约在15.95万吨,较去年增加约4.5万吨,增长比例在39%附近。年内丁酮出口量整体增长幅度明显,主要以出口韩国、印尼为主。2018年局部时间国际部分装置检修,是丁酮出口增量的主因,其中日本丸善丁酮装置于自4月末附近停车,7月初恢复生产。台化12万吨/年丁酮装置自六月底至7月中旬后续开工维持低负荷。INEOS德国工厂7万吨/年丁酮吨装置于11月初检修3周左右。由于低廉的价优势,国内货源发至欧美地区套利一直存在,并对欧洲市场形成一定冲击。
5. 上半年国内丁酮持续阴跌 年中旬企业陷入亏损状态
自2017年第四季度大幅涨跌行情过后,2018年初以来国内
丁酮市价自高位持续回调,期间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下行趋势难改,于6月下旬附近到达年内底位。
年初间欧洲壳牌装置失火形成的利好影响延续,
丁酮工厂一季度出口份额十分喜人。但环保及贸易战引发的内需减弱,供应明显过剩及前波段行情炒作过度所带来的隐忧尽显,这是市场持续阴跌的主因,而年内原油的走强对于原料醚后碳四走势形成提振,6月初起涨势开始放大,在6月下旬附近点位,原料与丁酮的一涨一跌交错,使得短暂时间段工厂出现亏损,后续随工厂挺价的带动,下半年企业整体利润额表现尚可。
6. 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进口甲乙酮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的立案公告
2007年11月21日,商务部发布2007年第8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进口甲乙酮征收反倾销税。2012年11月21日,商务部发布2012年第69号公告,决定终止实施对原产于新加坡的进口甲乙酮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2013年11月20日,商务部发布2013年第65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进口甲乙酮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自2013年11月21日起5年。
2018年9月20日,商务部收到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和新疆天利高新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中国大陆甲乙酮产业提交的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申请书。申请人主张,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原产于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进口甲乙酮的倾销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的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请求商务部裁定维持对原产于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进口甲乙酮实施的反倾销措施。
7. 出口退税率提高
在10月8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退税进度的措施,为企业减负、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会议决定,从11月1日起,按照结构调整原则,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将现行货物出口退税率为15%的和部分13%的提至16%;9%的提至10%,其中部分提至13%;5%的提至6%,部分提至10%。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和面临去产能任务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维持不变。办理退税的速度也将加快,同时进一步简化税制,退税率由原来的七档减为五档。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