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产品资讯 > 能源领域向好 负极材料迎来快速发展期
能源领域向好 负极材料迎来快速发展期
  • www.chemmade.com
  • 2024-02-27 14:08:37
  • 隆众资讯
  •   产能趋势分析

      截止2023年12月,中国负极材料产能达到398.75万吨,2019-2023年中国负极材料产品产能复合增长率在73.52%,自2022年开始,随着碳中和政策与国家新能源领域发展向好,负极材料迎来快速发展期,头部企业纷纷布局一体化产能,也新进入一批“跨界玩家”,负极材料产能持续增长。

      供应格局分析

      2023年国内负极材料产能区域分布较为广泛,产能多集中在西南、华东、西北、华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占比最大为23.92%,华东地区占比18.41%,西北地区占比为16.51%、华北地区占比17.02%。从2022-2023年内负极材料投产的产能来看,新建产能多集中于西北与西南地区。石墨化加工费用约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制造总成本的一半左右,而电价在石墨化成本中占比高达6成以上,因此,西南地区与华北地区凭借着相对低廉的电价、人力成本、土地区位、原材料等要素优势,成为我国石墨化与负极材料产能的重要集聚地。

      具备绿电资源优势的西南地区成为负极材料产能的主要集聚区。西南地区负极材料现有产能约94.2万吨,主要来自于中科星城(贵州基地)、贝特瑞(四川贝特瑞)、四川杉杉、云南杉杉等企业的产能投放。受益于西南地区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及水电优势,各企业纷纷布局西南地区,其中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负极材料规划产能分别将达150万吨、110万吨、90万吨,其规划总量远超其他地区,成为负极材料企业集中布局的投/扩产之地。


      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负极材料产能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