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从“限塑”到“禁塑”的趋严,各行业纷纷新增可降解产业以及出现的各种类的生物降解塑料,使得可降解塑料产业众多和产品交杂,可降解PBAT作为传统塑料最具替代优势的生物降解材料,成市场的“新宠”,几年过去了,可降解PBAT发展如何,走进供应端一起去看看!
1.可降解PBAT近五年产能和产量发展趋势
2019-2023年中国PBAT产能是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上游产业链的优化、利润的推动以及宏观政策的提振,从2019-2021年增速下滑明显,主因原料端BDO价格高位及终端需求低于预期,2021-2023年增长率呈倒“V”走势,部分新建装置受需求和利润影响,延期至2023年,且还出现了部分装置停止规划建设。
2019-2023年,中国可降解PBAT产量呈阶梯状不断上涨,在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25.9万吨,相比2022年上涨了57.5%。据金联创资讯统计,2019-2022年中国PBAT产量年均增长率53.58%,从数据中可以直观的看出,2019-2021年产量增长较为明显,2022年受疫情影响搁置装置较多,且开工率相对较低,以致产量增速回落明显,2023年疫情后,前期受疫情压制的产能不断放量以及新增产能同时放量,市场需求恢复缓慢订单跟进不足预期,加速了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多空因素交织下,市场价格受挫下滑。
2.可降解PBAT价格和利润走势
2023年可降解PBAT年平均利润在-1315元/吨,相比去年下降4300元/吨左右,PBAT生产企业利润虽处于修复阶段,然受供需压制上行乏力。
今年国内可降解PBAT市场呈弱势下滑的趋势,一季度,受农膜传统旺季需求以及原料成本走强影响,可降解PBAT处于全年最高点均价在13470元/吨,叠加一季度春节假期较晚,开工率基本处于待起状态,库存原料处于低位,疫情后宏观政策对地膜以及市场强有力的提振,使得业者心态对后市预期较高,多方面利好因素支撑,厂家挺价心态偏强走高,出厂报价多以高报为主,下游刚需跟进为主,后续追高乏力,二季度,前期市场价格虽有走高,但成交并不理想,市场供应弊端逐渐显现,前期新建和拟建装置受疫情搁浅陆续投产,供应端大幅增量,然疫情后全球经济恢复缓慢压制市场需求,供需严重失衡,受可降解PBAT特殊性质影响,PBAT原料需要经过改性后生产制品,原料品质参差不齐,造成市场价格相对混乱,后续影响表现在三、四季度的价格走势上,虽三季度处于传统行业旺季,然“旺季不旺”的现实市场打击,造成目前各聚合企业纷纷停车减少放量,仅有少量装置稳定生产,以此来稳量控价,目前市场上各种可降解塑料层出不穷,市场规范较为混乱,各类可降解塑料特性、品质、价格以及成本各不相同,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后期还需重点关注政策法规和供需关系。
综上所述,未来可降解市场需求处于缓慢替代期,传统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发展历史较长,可降解制品的替代是逐步渗透时间周期将继续延长,目前各行业“一哄而上”投建新产能的热度将被现实市场冲淡,然现有产能依旧可观,后续供应持续承压下,市场价格的调涨依旧艰难。
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