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政策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物流节点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粮食局的统一部署,哈尔滨市需建36个粮食物流节点,遍布10县2区。要按照“一中心多节点,一条江两岸带”的格局,以铁路、公路沿线的粮食购销企业为基础,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形成一个辐射周边、方便快捷,收得进、储得下、运得出的粮食物流通道和节点。同时,优化重组粮食购销企业,创建集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功能于一体,有辐射力和吸引力的散粮物流节点,形成内连产区、外通销区的粮食物流网络。
在构建粮食物流网络过程中,通过加强粮食、铁路、交通、航运等部门联合与合作,利用陆路、水路交通条件,构建铁路直达、公路长途、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式粮食运输大通道。当前应该尽快建立铁路战略装车点,实现一次配适量节数车皮,整列快速装卸,提高粮食铁路装运能力。同时为缓解铁路运粮紧张状况、降低运输成本,采用夏季水路运粮,应充分利用松花江航道,开发水运潜能,打通松花江的“北粮南运”快速通道,开发通过铁路-海上-长江-内河的“路海江河”联运通道。粮食运输尽量由汽车上火车、上船,减少搬倒次数,降低费用,形成无缝链接,提高“北粮南运”能力。
物流网络畅通后,应加快补齐粮食物流中的设施装备短板。为此,应在重要粮食物流节点,选择仓储设施条件较好、具有铁路专用线的骨干粮库,建设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的粮食中转设施。通过新建或扩建立筒仓、浅圆仓,改造平房仓;建设松花江粮食中转码头,装配散粮汽车、火车(或集装箱)、船散装散卸设施设备,实现铁路、公路、水运衔接;配备汽车、火车散粮接卸设施设备等补上物流设施装备落后的短板。
与此同时,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打破条块界限,理顺粮食购销管理体制,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要求,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整合与重组。并且要在粮食经营加工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等粮食物流企业之间进行整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粮食物流集团,做到优势互补,变各自为战为合众联合。扶持发展粮油加工企业,重点建设粮食“四大基地”:以香坊粮食物流中心为依托,发展粮食综合加工基地,建成粮油工业园区,培育成省级龙头企业。
另外,还要加快市场建设。建设以金谷、哈达、信义等粮食批发市场为主,县(市)批发市场为辅的市场体系。规范区、县(市)粮食集贸初级交易市场,培育县级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粮食中介组织、培养经纪人队伍、建立产销协作机制,促进生产、收购、销售合作。重点巩固与发展京、津、沪、苏、浙、闽、粤、滇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产销合作关系,形成产销协作机制。筹建“哈尔滨粮食交易中心”。借鉴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经验,从现货起步,向期货发展,规划和建设哈尔滨市粮食现代物流交易中心,规范交易行为,有利于发现价格、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投资套利,有效调节粮食供求促进粮食流通。建立健全粮食物流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以粮食现代物流电子交易、物流调度信息、物流结算信息、库存信息等方面为主要内容和以栈单交易、现货选择权交易、远程网上交易为目标的多样化交易机制,使用全球定位(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合理调配粮食。
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粮食物流的支持力度。可考虑将粮食现代物流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之中,并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设立粮食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粮食现代物流领域,主要用于粮食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在项目、土地、信贷、税收、工商、运输等方面给予优惠。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创造条件,对优质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列入债券贴息、市技改贴息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型骨干粮食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来筹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