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DHL规模开发国内服装航运配送业务同时进行的,还有全球快速时尚品牌巨头在国内的全面“展开”。
目前,全球四大快速时尚品牌中,除了美国GAP没有规模涉足中国市场外,其外3家在中国的零售网络已全面铺开。
比如H&M,截至去年底,H&M在中国已开设了27家分店。这些专卖店为H&M带来了可观的销售业绩,总销售规模达到了16.14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83%,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市场。
2007年4月才落户中国,在上海开了第一家专卖店的H&M眼下已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快速时尚品牌之一,不仅仅是业绩,在市场布局上,H&M已经从国内一线市场的“稳固”中,开始向国内的二、三线市场挺进。在南京和无锡等国内二线城市,H&M的专卖店已经投入运营。
同时,根据H&M的公告显示,2010年H&M计划在全世界增开240家专卖店,其中,中国是这一计划的重点增设地区。
不少坊间人士相信,H&M2010年国内的开店数量将以两位数增长,这些店大部分都将开设在一线城市外的中国“腹地”。
“2009年H&M的开店速度就同比增长了近一倍,因此,有理由相信经济的复苏将促使H&M开更多的店。”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H&M目前在国内一线城市的分店数量已经足够多,且已开始进入国内二线城市,H&M未来新增的店面肯定集中布局于国内二三线市场。”
眼下,H&M向中国腹地的扩张与DHL在服装航运业务的挺进是相互关联,且同时期进行的。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全国性的快速时尚品牌需要高水准、更经济的物流配送体系。因为快速时尚品牌的“平价”、“最短上货周期”等特点要求规模化的廉价航运业务。
同时,这种联系或许也意味着,门槛的提高,以及服装快销市场的“收紧”。像DHL这样专门就服装行业扩充中国一线城市配送网络,且正在深入到二、三线城市的做法,实际上加快了目前快速时尚品牌全国性扩张的步伐,进而部分挤掉那些刚刚接触快速时尚理念,并力图以此为发展方向的国内品牌的生存空间。
由于有专业服装航运配送中心的存在,更低的运输成本和更及时的配送将使得全国性的快销品牌更容易开设分店、维持各地分店的统一快速上货周期,以及相对便宜了的运输成本。
尤其对服装设计生产能力突出的品牌而言,来自物流领域的“提速”将使得他们变得更快,且更“平价”。
这对于成立不久的国内快速时尚品牌而言,意味着竞争更激烈了。
相关分析人士表示:“服装快销在前两年还是服装市场中的蓝海,很多国内品牌都力图,且宣称他们就是中国的第一家快速时尚品牌。然而,短短几年时间过去了,这个市场的火药味更加浓烈了。”
“DHL只是开始,在它对服装物流产业加大投入之后,会有更多全球一线航运企业关注国内这个领域,这一方面表明,大量快销品牌,尤其是全国性的快销品牌已经出现,市场初具规模。”该人士表示,“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新物流平台的搭建也意味着市场整合的开始,那些成立不久的国内快销品牌很难再说快销市场缺乏竞争者了,他们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因为,规模化的廉价航运物流体系的建成将为这些品牌带来全国性的竞争对手,在新体系的帮助下,全国性的快销品牌拓展市场的能力和成本更具竞争力,他们将突然出现在尚未获得初步积累的中小快销品牌面前。”
范思哲拟关闭250间零售店
本报讯日前,全球奢侈品巨头范思哲发布声明称,该公司计划推行“目的在于确保品牌坚实发展前景”的重组开支方案,范思哲将关闭全球范围内的250间专卖店。
此次重组方案是基于范思哲2009年糟糕的经营现实而做出的决定。
根据此前范思哲公司公布的2009年度业绩报表显示,该公司2009年出现4900万欧元的亏损。其中,3700万欧元的特别开支被认为是其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
而作为对巨额亏损的“补救”措施,范思哲此次推出的重组开支计划力图削减经营成本,以应付“世界时装和奢侈消费下滑的情况”。
范思哲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250间专卖店,约占其全部零售网点总数的四分之一。
对此,范思哲公司总经理GianGiacomoFerraris表示希望此计划有助于改善范思哲的财务状况,其预计范思哲将在2011年摆脱亏损,实现有所盈利。
据了解,受全球金融危机下奢侈品消费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范思哲销售额已从2008年的3.363亿欧元下降至2009年的2.68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