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低价倾销 多晶硅企业面临大规模停产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欧债危机影响了各个行业,多晶硅就是其中之一。据悉,由于欧洲市场需求下降,这半年多来多晶硅价格暴跌;加之美国又实行“双反”政策等,电费成本高企,产能严重过剩,目前四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已经处于停产状态。
供大于求 价格暴跌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去年年中还处在70多美元/公斤高位的国际多晶硅价格,在这半年多却像坐上了下行电梯,直线下跌。
对于价格暴跌的原因,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欧债危机深化之后欧洲政府都在削减支出,政策上调低补贴,“而从制造能力上来说,2010年到2011年上半年,全球从多晶硅到组件这部分产能扩张,导致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
八成多晶硅企业停产
在如此严峻的大背景下,有化工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多达八成的多晶硅企业已停产。目前四川境内多晶硅企业有10家左右,其中新光硅业、东气峨半、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乐电天威等纳入了工信部首批行业准入公示。公开数据显示,四川永祥是全省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年产能达4000吨。
中小企业成本太高
对于多晶硅停产,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大多数企业应该是在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降低成本。据悉,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到万吨级别,成本在60到70美元/公斤左右,而国外企业成本则仅为20多美元/公斤。所以,中小企业处于“只要生产就会亏损”或停产怠工的境地。
分析
电费成本占四成
建议细化上网电价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电费是多晶硅的主要成本之一,占企业生产成本的40%左右,1公斤多晶硅综合能耗为120度~200度电。刘汉元也称,电价占比成本较大,目前四川电价每度在0.73元~0.75元之间,这种大规模的用电在全国也算比较高的。而全世界中等水平生产1公斤多晶硅需100度电,到组件为止,在电池片上的全程消耗1千瓦需要1000度~1500度。
刘汉元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细化上网电价政策,完善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中,并未对收购年限给出具体规定。”刘汉元说,由于光伏组件的能源生产特点以及组件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在20到25年以上,因此收购政策的年限至少应为20年,也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大胆放开,并根据装机容量、成本的实际情况和电网等方面的承受能力,每两到三年重新审核发布上网电价政策,新制订的收购标准只管其后建设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