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让新型储能项目量质齐升
让新型储能项目量质齐升
  • www.chemmade.com
  • 2024-03-14 10:00:09
  • 科技日报
  •   “对于新型储能产品,大家都很看好,生产热情也很高。但质量好不好,还有待考证。”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达了对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担忧。

      张天任在调研中注意到,迄今已有20多个省(区、市)发布了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建储能相关政策。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一些问题随之浮现。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势头迅猛。据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下旬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其中,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

      “虽然目前的装机容量很大,并且仍在持续快速发展,但已投入运行的储能项目利用率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发电侧和电网侧,一些储能项目处于待机或部分待机状态。”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延铭说。

      徐延铭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电侧和电网侧配置储能项目会增加成本,收益并不高。所以在配置储能项目时,企业会尽量考虑压低成本,导致配置的储能设施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储能设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这不利于新型储能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表示,总体上来看,大功率新型储能技术还不够成熟,这给储能项目的应用带来一些安全隐忧。

      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如何实现质与量齐头并进?王理宗建议,应加强新型储能产业的总体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上马新型储能项目。同时,加大新型储能相关技术研发力度,逐步降低新型储能成本。

      在徐延铭看来,应完善新型储能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参与机制及价格体系,确保储能项目能够平等参与市场交易,明确其市场地位;为发电侧和电网侧的储能项目提供电量及电价保障;制定并严格执行新型储能行业标准;建立针对新型储能电站的安全评估体系,进行全方位风险评估,确保行业的稳健发展。

      “建议建立动态的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监测机制,对市场需求、产能布局、产量、出货量、成本价格等方面信息进行跟踪,客观判断新型储能供需关系,助力产业不断升级,加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张天任说。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储能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