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煤炭在国家能源格局中应如何定位?实现“双碳”目标和煤炭利用能否协调推进?近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专题座谈会提出,要深刻认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统筹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科学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做好这篇大文章,必须正确认识减碳与用煤的关系。
一些地方把“减碳”等同于“去煤”,短期过快过猛关停煤电机组,个别富煤地区甚至提出尽快实现全城无煤。这种做法是把长期目标短期化、全局目标局部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中央的再三强调下,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引起广泛重视。与此同时,又出现另一种声音,认为随着煤价飞涨、供应趋紧,煤炭行业有望重回黄金十年,再迎高光时刻。
这种说法同样有失偏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煤炭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要同时实现煤炭兜底保障和减碳目标,意味着煤炭行业不可能重复以前的发展模式,不可能重回简单挖煤卖煤、发电卖电的老路,而应闯出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路,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须厘清几点认识:其一,煤炭是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同时加快煤炭减量也是大方向。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在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情况下,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自给率高,现实国情意味着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为此,实现“双碳”目标应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同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也表明,我国将继续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