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际能源署:2023年石油市场供需将趋紧
国际能源署:2023年石油市场供需将趋紧
  • www.chemmade.com
  • 2018-04-24 09:20:47
  • 中化新网
  •   4月23日下午,国际能源署(IEA)再次联手《国际石油经济》月刊在北京发布IEA《石油市场报告2018》。报告预计,未来6年石油市场将经历两个阶段,2020年前非欧佩克国家创纪录的原油供应将大于需求增长;但其后至2023年,如果投资持续不足,全球作为缓冲的有效备用产能将仅能达到需求的2.2%,在新的供应投产之前,石油价格波动增加的可能性上升。化工产品将是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此次发布的《石油市场报告2018》,对未来6年(2018-2023年)国际石油市场进行了分析与预测。IEA认为:当前,全球石油库存几乎消失,油价已经回升。油价上涨为减产国家带来回报,也推动美国新一轮石油产量增长,加上巴西、加拿大和挪威等国家的增产,预计2020年前,非欧佩克国家创纪录的原油供应将大于需求增长,市场足够满足需求。但市场仍需要更多投资保障供应安全,以满足未来强劲增长的石油需求。

      从需求来看,在展望期前段,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9%,强劲的世界经济增长支撑石油需求增长。预计石油需求增速将达到年均120万桶/日(2018 年预计增加140万桶/日,到2023年增速将放缓至100万桶/日),2023年石油需求将达到1.047亿桶/日,比2017年增加690万桶/日。其中,中国和印度将合计贡献近50%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中国到2023 年的石油需求增速与2010-2017年相比有所放缓,而印度石油需求增速将略有上升。

      报告认为,化工产品是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中增加最快的是化工产品,尤其在美国和中国。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为化工业开辟了廉价原料的主要来源。到2023年,全球新增石油总需求的25%(约170万桶/日)将来自于乙烷和石脑油。

      此外,国际海事组织(IMO)船用燃料规格变动将使海运和炼油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新规将导致由高硫燃料油被替换为船用轻柴油或新型低硫燃料油,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是预测中一个重大的不确定性。

      从供应来看,上游领域投资仅微弱复苏。全球上游投资2015和2016年分别历史性下滑25%,2017年投资与上年持平,近期数据显示2018年也仅温和增长。而且绝大多数投资集中在美国的轻质致密油(LTO)领域。此外,全球每年油田老化将导致300万桶/日的供应损失。目前的投资一方面要弥补老油田减产、维持当前产量,同时还要满足未来需求增长。

      受轻质致密油驱动,2023年美国产量将增加370万桶/日,届时将超过全球总产能增量640万桶/日的一半。美国的石油总产量将达到近1700万桶/日,几乎与其国内石油需求相当,轻松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巴西、加拿大和挪威也将为供应增长做出贡献。非欧佩克产油国2020年前可以满足全球需求增长。

      2023年全球炼油能力预计将增加770万桶/日,同时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至500万桶/日。不断增加的过剩产能将使炼油毛利承压。随着炼厂加工能力增加,亚太地区原油进口需求增长超过350万桶/日。中东国家仍是全球最大的原油供应源,但由于其区内炼油需求增加(中东地区炼油产能增长最多),出口量仅增长100万桶/日。这为新供应源主要是美国提供了机会。

      IEA石油工业与市场部门负责人Neil Atkinson专程来京发布了报告,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中国石油集团规划计划部副总经济师朱兴珊到会致辞,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柯晓明等专家参加圆桌论坛并进行了点评。

      发布会上,《国际石油经济》发布了“2017年《国际石油经济》十佳论文和优秀论文”以及“2017年国内外十大石油经济事件”评选结果,并为十佳论文作者进行了现场颁奖。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石油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