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6年第二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启动,已组建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分别由马馼、朱之鑫、焦焕成、陆浩、张宝顺、李家祥、马中平等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翟青、赵英民等同志担任,分别负责对北京、上海、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等7个省(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截至11月30日,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已全部实现督察进驻。截至今日,环保局专业整治取缔数千家三无塑料颗粒加工厂。部分市场业者纷纷提前回家过年,市场情况不容乐观。
这整个2016年,类似于如此的环保整顿消息不绝于耳,生产与环保并行,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再生
PP的开工情况:
2016年除4-5月份旺季外,再生PP的开工维持在35%-40%,较2015和2014年明显减少,幅度在15%-20%。最明显的变化在8月份,往年8月下游制品厂开始备货,再生厂家也加紧时间开工生产产品。但目前来看,一方面由于全国范围的环保整顿,故市场难以正常开工;另一方面下游制品厂订单量稀少,对回料接货能力偏弱,故整体开工维持低位。
经卓创调研,目前再生PP市场运行状态并不乐观。近1/2的厂家自6月份以来,就处于停工状态。这部分厂家除受环保政策影响外,自身原因方面主要为从业年限较短,几乎没有固定的合作客户,尤其是下游的制品企业,多是与贸易商联系。在行情低迷时,这部分企业首先顶不住行业的压力,转而处于停滞状态。回料厂家反映自身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但是因客户有需求,偶尔赔钱也会生产,目的在共同度过难关。
谈及环保整顿对再生塑料行业的影响,针对再生塑料行业的环保整顿对小作坊类加工企业影响严重,对规模以上企业影响较小。小作坊类企业作为产业链最低端的一部分,本身属于落后产能,不符合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采取粗暴处理的方式,只找产品中的利润点,对利润点低或没有处理能力的部分,随意丢弃。二次污染问题也大多出现在这类作坊式的小企业里面,园区的规范化就会对这一问题起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在环保整顿越来越严,利润越来越微薄的背景下,再生企业真的无路可走了吗?其实不然,新三板的成功上市无疑是对我们再生塑料企业最大的激励。
2016年7月25日,安晶龙收到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挂牌函,成为智能分选行业新三板“第一股”。近来,不少再生厂家将眼光转向“新三板”。所谓“新三板”,是特指中关村科技园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入转让试点,不同于STAQ(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NET(全国证券交易系统)挂牌公司和沪、深证券交易所退市公司。而目前的新三板不再局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微型企业。
就我们再生
聚丙烯行业来看,85%以上的企业年产量不足1000吨,从业人员20人以下,属于微型企业的范畴。虽有部分厂家规模尚可,但也仅能达到中型企业的规模,因此从规模上来讲,再生PP企业的规模完全符合“新三板”的要求。
而新三板上市的基本条件也与证券交易所有明显的不同,其基本准入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依法设立企业且存续满两年;企业核心业务明确,且有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合规经营;股权明晰,股票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主办劵商推荐并持续督导。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不设财务门槛,只要满足上述条件,申请挂牌的公司可以尚未盈利。另外,新三板是中小微企业与产业资本的服务媒介,主要是为企业发展、资本投入与退出服务,不是以交易为主要目的。对于再生行业的中小微兴企业来说,能够进入这样一个平台进行融资并接受相应的监管,也更有利于我们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后期再生厂家的重点发展之路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质量升级 向中高端领域延伸
我国塑料消费结构中,注塑产品占主要份额,特别是汽车家电等行业应用注塑产品比例更高;而行业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应用性价比更合理的材料。毫无疑问,一般的废塑料回收加工虽有价位优势,却很难满足诸多产品的要求。而如通过改性做出增韧型、增强型、高光泽高抗冲、环保阻燃等不同特性的产品,其成本低、性能佳等因素则受诸多企业青睐。因此将普通再生材料优化升级,让产品向更多领域延伸是必然选择。
做大做强 企业走规模品牌之路
大企业不仅可以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还有利于获得政策扶植以及抵御市场各种风险,分析各地市场整顿方案,几乎对大企业都有明显的倾向性作用,今年海关“绿篱”专项行动,亦是变相提高对企业的资质要求。
大企业优势毋容置疑,而中小企业何去何从值得关注:因为他们不仅是诸多大企业的供应商,也是诸多进口料贸易商的重要下游客户,因此占市场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得先机,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值得思考。卓创认为,小企业用类似入股方式合并联合或是其由小变强可选之路:通过资源整合抵制市场风险,增强自身实力和规模;另外当地的一些大企业也可牵头整合当地中小企业,达到大企业借规模优势创品牌,小企业抱团建立规模,进而引导整个行业走上规范之路。
循环利用 园区化“管理”值得推广
一个完善的园区,有利于政策的制定和监管;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设备配套;同时对劳动力的保护及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近几年国内“循环经济产业园”更是处处可见: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文安东都工业园等不计其数;但一个又一个产业园建成后,其真正运行效果和预期相差甚远。最根本原因是入住成本太高,与园区外“游击军”竞争优势明显下降。因此产业园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将业者集聚并配以相关环保设施就可以,更重要的是相应配套政策。因此卓创认为,政府部门可借助其“第三方”功能,鼓励行业内落后产能淘汰和行业并购重组,引导整体行业健康发展。
做强、做专,真正有能力来应对环保检查,提升自身企业的环保处理能力,而不是着眼于眼前的小利益,才是真正的企业发展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