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工业生物技术提速低碳经济
工业生物技术提速低碳经济
  • www.chemmade.com
  • 2010-07-08 14:05:30
  • 中国化工报
  •     近年来国际工业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现代工业体系的变革。作为各经济强国纷纷确立的国家战略,工业生物技术能够使不可持续的经济体系转化为以生物资源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业界专家日前指出,我国虽然还不是工业生物技术强国,但该领域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是推动生物产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理想切入点,工业生物技术将成为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重要支撑。

      各国争相发力抢占制高点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到2030年生物经济将初具规模,届时将有35%的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来自生物产业,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也将随之减少10亿~25亿吨。其中,工业生物技术的贡献率将达到39%。

      美国在《2020年制造业挑战的展望》中,明确将工业生物技术列为战略技术领域,计划到2020年,实现该国化学工业原料、水资源及能量消耗降低30%,污染物排放和污染扩散减少30%,同时实现25%的有机化学品替代和20%的石油燃料替代。欧盟也在工业生物技术2025年远景规划中明确指出,生物能源将替代20%的化石能源,生物质产品将替代10%~20%的化学品。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黄英明博士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主要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工业生物催化技术正逐渐成熟,高耗能、高污染的有机合成逐步被绿色可持续的生物合成替代;生物炼制技术体系的生化途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大宗化工原材料正在从石油原料向生物质原料转变;新型生物能源技术不断创新,降低石油资源依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期望正在变成现实;绿色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推动着采矿、轻纺等传统产业的节能降耗。

      产业界企盼生物技术创新

      黄英明告诉记者,如何破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与环境制约,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国家已将工业生物技术、生物制造与节能环保等列为未来着力发展的战略高技术与新型产业领域,以期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迎接后化石经济时代的到来。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譬如,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发酵产业基础;形成了现代生物工业产业群体与产业化条件;拥有一支技术创新研发队伍与相应的平台条件。此外,在酶工程、发酵工程与过程工程等领域我国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大宗发酵产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生物塑料、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工材料等快速发展,多种产品的规模为全球最大。

      此外,我国产业界对于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也有着迫切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酶制剂领域,国内市场的80%被外国公司垄断,亟需自主技术开发的突破;大宗发酵产品的产量国际领先,却存在菌株水平低、资源消耗高等不足;新兴生物产业具备一定基础,但不掌握新产品的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的市场需求大,但工艺的物耗高、污染重;高污染行业的覆盖面广,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后续开发将围绕低碳目标

      基于微生物和酶的工业生物技术,具有生物安全性相对较好、研发投入较少、开发周期较短等多重优势。黄英明表示,我国十分重视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973”和“863 ”计划等都将其列为攻关重点之一。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多个渠道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他指出,今后几年我国在该领域将主要围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与产业提升等目标来推进,其重点分别是化学工业的生物技术改造、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等。这些都需要以开发工业生物技术作为支撑,中期目标是建立该领域的创新研发体系,获得一批自主重大核心技术,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与社会经济影响。

      具体目标是开发一批生物能源、生物化工原材料与生物新材料等重大新产品,降低工业对原油资源的依赖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若干重大生物发酵产品的技术水平,继续保持食品和药物等产业规模的世界领先地位;实现一批工业生物催化关键工艺的技术示范,改造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生产的化学工艺;建立一批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带动并形成一个基于工业生物技术的现代产业群,新增产值1000亿元以上;形成若干行业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大幅提升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能力。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