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气价改革方案正制定 价格并轨实行难
气价改革方案正制定 价格并轨实行难
  • www.chemmade.com
  • 2016-04-11 10:16:50
  • 第一财经日报
  • 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即居民和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近期传出将落实。

      记者日前获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新的天然气价格方案,即《关于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意见》,这一方案最重要的是推动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与居民天然气价格实现并轨。

      但一名官员称,方案近期出台并实行的可能性很小,主要是因为,天然气价格并轨最可行的途径是提高居民气价,但考虑到民生在政府权衡考虑中处于重要位置,居民气价调整还须在各地举行听证会,很难在短期内真正实施。

      化解天然气交叉补贴

      经过前期改革,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还存在双轨制,即居民天然气价格和非居民天然气价格。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进程随后拉开。

      2010年起,国内非居民天然气价格持续上升,居民天然气价因考虑居民收入等原因,涨幅有限,有些地方一直未有调整。“两类气的差价,造成企业希望以居民用气名义购进更多天然气,然后出售牟利。”一位上游天然气销售企业人士称。

      据能源咨询公司安迅思统计,目前我国除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由于未通管道气或以进口气为主,居民和非居民执行统一的门站价格外,其他区域居民用气较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普遍低0.2~0.5元/立方米上下,最高差价达到1.73元/立方米。

      居民和非居民用气的差价相当于提高了燃气公司采购居民气价的成本。目前各地燃气公司对居民都执行较低的价格,虽然多数地区已出台居民阶梯气价政策,但80%~90%的居民用户全年所用气量基本在第一阶梯范围内。

      若居民气价成本提高,燃气公司不可能单独吸收中间涨价的成本,终端销售价格就需要调整。但各地居民用气价格调整需地方物价局召开听证会决定,最终能否顺利传导到下游也还未知。

      但上述天然气销售企业人士称,从上游企业的视角看,交叉补贴的成本其实是由上游企业承担,燃气公司通常按当地居民非居民的比例提交购气合同,按统一价格采购天然气,但居民、非居民的比例很难厘清,很多时候燃气公司通过将较低价格采购的气在工商业售卖获利。

      安迅思叶春晓分析师称,国内居民用气价格远低于非居民气价,交叉补贴问题严重。居民、非居民气价并轨,有利逐步解决交叉补贴问题。

      市场化将多方面推进

      天然气价格机制的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早已确定,此前围绕市场化进行了试点和推广。

      2015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被认为是价格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尽快全面理顺天然气价格,加快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 同时,“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合理制定天然气管网输配价格。”

      通过“市场净回值法”形成天然气门站价格后,实践中产生了两个双轨制:增量气和存量气,居民气和非居民气。2015年4月增量气和存量气价格并轨,据记者了解,当年11月的调价方案本来要促成居民和非居民气价并轨,下调非居民气价,提高居民气价,但考虑到民生等诸多因素,最终只是下调非居民气价而居民气价未作调整。

      但国家发改委一直在推动以上海石油和天然气交易中心为载体,加大交易气量规模,推进大用户直供气等培育市场主体。

      正在讨论阶段的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方案也提出,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气源和销售价格,政府只监管自然垄断的管网输配气价格。国研中心研究员郭焦峰分析说,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是要完全取消政府定价,实现市场形成价格,同时政府要“管住中间”,即加强对输配气环节的监管。

      对于管网的监管一直是天然气行业的弱点,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公平开放也做得不好,造成目前很多现货天然气难以进入国内市场。油气体制改革前期方案考虑及此,提出成立国家管网公司,政府加强监管。

      浙江和安徽等地已经推行地方版政策,以摸清楚省属管网公司的成本,推动天然气领域的改革。全国范围针对管网的成本调研也在制定中,将加强对管网公司的成本核定和监管,监管还可能延伸到城市燃气公司的配气管网。“这些举措都是为真正的市场化铺路。”郭焦峰评价说。

  • 文章关键词: 气价改革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