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内PC市场接连创造近年来新纪录:截至5月12日收盘,华东市场注塑级主流低端商谈18800-19000元/吨,中高端商谈19000-21500元/吨,创近三年来市场新高;而截至8月5日收盘,华东注塑级主流低端商谈16600-16800元/吨,中高端商谈17200-21000元/吨,较5月12日下跌500-2200元/吨,跌幅2.33%-11.58%,创2010年以来市场新低。
尽管进口成本支撑下,中间商低出略显排斥,但近期来看,拜耳出厂及市场报盘下行空间较大,持续打压PC市场心态。持货商积极清仓出货操作为主,市场报盘持续震荡下挫。近3个月来看,中间商亏损严重,后市心态低迷难振。后市重大利好消息难寻,市场跌势未已,探底格局仍将延续。
1. 国内经济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制造业低迷难振
我国经济增速正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10.6%下降至2014年的7.4%.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均为7.0%,环比增速分别为1.4%和1.7%,同比和环比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速中枢进一步下移。
目前,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的矛盾依然严重,而且制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强,消费和进出口难以保持2012年之前的增速水平,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调已成事实。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一直在枯荣线附近徘徊,且一直未出现明显反弹趋势,反映出生产环节需求持续疲弱,且无明显改善迹象。其中,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在去年年底跌至枯荣线以下之后,始终没有反转至枯荣线以上,而且持续下跌至4月的48.1,5月该指数较之前虽有所增加,但6月出现反复,下跌至48.2.新订单指数虽然位于枯荣线之上,但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新订单指数亦持续走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均低于市场预期,而且剪刀差继续呈现扩大趋势。2015年前两个季度各关键经济指标增速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显示内部需求依然疲软,短期内难以扭转。
2. 原料下行预期仍存,PC难有成本支撑
2015年上半年双酚A整体先扬后抑,受国内新装置投产、国内外进口量增加以及原料市场跌宕起伏冲击,市场整体交投重心进一步下探,特别是在4月中旬之后,市场震荡下行趋势更为明显。而截至8月5日收盘,华东现货低点商谈在7900-8000元/吨,创09年以来历史新低。下半年来看,伴随山东利华益12万吨/年的装置投产,华北、华东地区双酚A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下半年或因新产能的释放,双酚A现货出现一轮大的震荡。尽管目前PC市场已经较5月上旬下跌超过2000元/吨,但两者仍有超过8500元/吨的价格差,伴随双酚A的进一步深跌,PC市场的下行压力也将不断增加。
3. 下游需求难有明显改善,供应过剩矛盾为主导因素
据统计,上半年国内PC市场表观需求量约为79.6万吨,预计全年总量约为160万吨,较去年增长仅3万吨,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前几年。当前来看,PC下游主要消费领域仅水桶受天气炎热因素影响,厂商开工较去年基本平稳。其他行业来看,上半年汽车产销1209.5万辆和1185.03万辆,同比增长2.64%和1.43%,比上年同期回落6.96个百分点和6.93个百分点,基于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情况,汽车工业协会将2015年的汽车销量增幅预期下调至3%;板材行业来看,目前天气炎热,淡季行情明显,厂商普遍开工偏低,下半年国内经济形势难以迅速恢复,房地产新开工及销售回升有限,开发投资增速存放缓压力,对板材的需求恢复空间有限;电子电器行业来看,人民币升值、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成本不断提高,行业利润被挤压较为严重,目前国内需求明显不足,生产企业采购生产意愿清淡,PC消耗能力亦不断下降。
认为,步入9、10月份,天气逐渐转凉,下游需求或逐步恢复,但经济放缓因素拖累下,恢复仍将有限。而尽管近期以来,中间商亏损严重因素导致进口需求明显转淡,但库存压力下,厂商出货意愿亦明显增强,报盘持续大幅下调。总体而言,国内进口量减少幅度相对需求缩减幅度或有限。另外国内装置今年开工负荷普遍高位,基本维持100%开工率,库存充足,尽管帝人8月底、中石化三菱9月中旬停车检修,但预计对现货市场支撑有限。
综合来看,8-10月份,PC市场利空因素占居主导,认为PC市场探底路途漫漫,建议业者谨慎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