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炼油品危机频发 企业拟成立“环保联盟”
www.chemmade.com
2015-03-13 09:45:04
生意社
因被指导致雾霾,不合格油品近期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国内成品油加工企业饱受社会诟病。有专家指出,所谓的不合格油品,相当数量出自地方炼油企业。为此,后者正准备通过成立“环保联盟”来改变外界的这一印象。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地炼人士反映,地炼企业历史上确实出现过油品质量上与中石化、中石油“国家队”存在差距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原料来源不稳定,多数地炼企业依赖质量较差的燃料油(其约占到地炼原料的70%),即便有原油可炼,也是高硫原油;二是工艺和环保投入,过去的“国二”、“国三”时代,为节约成本,部分地炼企业并没有高标准实施环保措施,瞒天过海;三是“调油”过去几年曾一度盛行,部分企业将芳烃加入低标号油品达到提高标号的目的,甚至有企业向汽油中掺混价格低很多的醇类(甲醇的价格仅相当于汽油的1/4-1/3,掺混、调油多发生在低标号汽油,如90# 93#),鱼目混珠、以次充好。
该人士指出,除原料问题尚未根本性解决,其他两个问题自去年起已有明显改善——地炼企业近年分别加大环保投入,脱硫装置升级频繁,多数企业具备加工“国五”水准;由于环保意识增强以及监管压力增大,地炼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危机的根本还是从自身做起,因此行业“打假”也在进行,掺混情况已越来越少。
石化专家、中国化工网总编刘心田指出,地炼行业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先后经历过“产能危机”(国家曾搞过低于300万吨产能的小地炼一刀切)、“原料危机”(09-12年,地炼企业经常性的遇到断炊)、“市场危机”(11年至今,地炼企业开工率一直未超过50%,相当数量企业亏损),现在又遇到“油品危机”、“环保危机”。但生存力惊人的地炼企业仍会想办法克服当下的危机。
文章关键词:
地炼油品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