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首次启动稀土商业收储模式
中国首次启动稀土商业收储模式
  • www.chemmade.com
  • 2014-11-03 09:37:30
  • 中国经济网
  •     2014年10月31日上午9点15分,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正式上市稀土品种氧化镝氧化铽,货值824万的氧化铽和货值2235万的氧化镝,共计3000余万元稀土产品,一经泛亚平台挂牌发售便于短短的5秒和24秒内宣告售罄,这是中国投资者首次以商业收储模式进入稀土产业。当天股票市场也反响热烈,稀土板块普遍上涨,五矿发展涨停,充分显示出投资者对稀土收储的良好预期和极大兴趣。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董事长单九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稀有稀土产业的副会长王琴华、深圳佳能可经贸进出口有限公司总裁王育清为稀土上市共同敲锣。行业协会领导、产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及媒体共计300多人观礼了此次稀土上市品种秒杀。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董事、副总裁张子诺在会议上表示:“邓小平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尤其是南方的重型稀土,是中国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一种战略资源,稀土因其稀缺和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刚性需求,成为具有国际地缘政治意义的战略资源。从1999年开始,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就不断诉讼中国的稀土出口保护政策,今年8月,WTO世贸组织驳回了我们的上诉,正式裁定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违反了WTO自由贸易规则。这些都说明,从全球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出发,稀土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战略资源,稀土等战略资源需要用更加市场化的思维方式和流通手段来配置资源。今天泛亚交易所上市的氧化镝、氧化铽这两个品种都是重稀土,资源稀缺,在永磁体行业,在医疗、电动车、风力发电等高科技领域有重要应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稀有稀土产业的副会长王琴华向泛亚成功上市稀土表示祝贺,王会长表示:“在稀土行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行业的自律和监管部门的管理,也需要市场的作用来共同促进稀土行业的发展,今天泛亚上市两个稀土中最重要的品种,我很期待泛亚能够在今后稀土的发展过程中更加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希望泛亚和我们行业的企业更加紧密的合作,实现中国稀土宏伟的愿景。”
        
        深圳佳能可经贸进出口有限公司总裁王育清作为稀土行业的企业家,在对稀土行业的发展上也很有感触。王总说:“稀土作为战略储备的这么一个产品,全球各大生产商都非常关注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这些大宗战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又能同时帮助中国稀土合理定价,使价格中合理体现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提升中国稀土产业链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价值,这是一个摆在政府和产业面前的难题。所以这次泛亚上市稀土真正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的作用。我代表产业界同仁向泛亚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两个产品在泛亚平台上的发展越来越好。”
        
        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李瑞军博士认为:“我觉得泛亚做的最大的一个好处是他做了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想做没做到也做不到的事情,商业储备。战略金属对国家来说,国家有个国家储备局,但是国家财政的钱是有限的,也不是想储备多少就储备多少,也只能按最低标准来做,但泛亚恰巧是集聚了社会上所有的资源做了战略储备,如果哪一天我们产业成长起来了,国家、产业需要大量的战略小金属的时候,那泛亚就成了咱们国家第二个后勤部,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地方。泛亚无形中把国家这么多年一直想做的鼓励做的商业储备做起来了。”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是中国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现货交易所。目前交易所客户数超过15万,客户资产管理规模近400亿,交易量近2800亿,并以每月新增客户1万,新增客户管理资产20亿的速度发展,其大宗资源类商品的商业收储模式在铟、锗、钴、钨等稀有金属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大量民间资本通过交易所平台反哺产业,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持,形成了资源保护与开发、商业收储、实体企业和投资者双赢、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同时,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使行业聚合在一起,提升了中国产业的国际定价权和影响力。此次泛亚上市稀土,以商业收储模式缓解国家财政有限带来的战略收储规模有限的情况,更合理的保护资源。而目前氧化镝、氧化铽的价格处于历史相对低点,结合未来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控更趋严厉,消费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稀土价值有望得到更合理的回归。
  • 文章关键词: 稀土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