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HS化学预测,未来5年,全球新增
乙烯和
丙烯需求将超过1000万吨/年,其中亚洲将占60%。虽然北美正在利用廉价的页岩气原料新建大量裂解装置,中东也在扩大烯烃产能,但是新增产能的主要发生地仍将位于亚洲。2020年前,亚洲新增烯烃产能将超过北美和中东两个地区的合计新增产能。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经济体的GDP增速仍将位居全球最高的行列。经济增长必然会转化为石化产品和聚合物需求的增长,因此亚洲仍将成为全球烯烃需求增长的引擎。IHS化学预计,2018年前,中国将有53个新建烯烃项目陆续投产,其中,包括29套煤制烯烃(CTO)或甲醇制烯烃(MTO)装置,此外,还将有不少的专产丙烯项目。
中国的这些煤基烯烃装置主要位于部分内陆和沿海省份。内陆的装置可以获得具有价格优势的煤原料,而沿海省份的装置虽然拥有临近于市场的优势,但是煤炭成本较高且受国际煤炭市场的波动影响较大。中国国内一些CTO/MTO装置已经投入运营,但是大量的新建装置将集中在2015~2017年投产,随后投产的项目将大大减少。
对此,IHS化学认为,尽管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但是受水资源和环境容量限制,中国煤化工项目仍然是有限的。中国仍将重点建设石脑油裂解装置,在预测期内,中国新建石脑油裂解装置将占据亚洲的大多数。
同时,印度也有很大的需求增长潜力,但是其烯烃投资并没有跟上需求增长,因此印度烯烃衍生物的进口量将不断增长。
对于亚洲其他国家,由于缺乏具有成本优势的原料供应,新建石脑油裂解项目的经济性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新建项目比较稀少。但是受基础化学品和聚合物进口赤字不断增长的刺激,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正在研究新建烯烃项目,预计在2018~2022年陆续投产。
亚洲日益增长的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口数量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已经大幅提升了该地区的化学品需求。亚洲中上等收入水平群体可支配收入增加,正在刺激由化学品和聚合物制造的耐用和非耐用商品消费增长。亚洲地区年收入超过5000美元的家庭数量增速超过了人口增速。年收入超5000美元被认为是亚洲地区划分中等收入水平的标志。中等收入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印尼和泰国。在中国,估计每年有2800万人口迈入这个行列,印度也有2300万人口进入。就整个亚洲地区而言,每年将新增约7000万该收入水平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