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增塑剂:如何走出产能过剩困境
增塑剂:如何走出产能过剩困境
  • www.chemmade.com
  • 2014-03-25 15:03:38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今年3月,增塑剂主流品种DOP沿袭一路下滑的趋势,均价已逼近1万元(吨价,下同)大关,市场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增塑剂生产厂商60多家,总产能约400万吨/年,相当于2000年的10倍,生产能力已处于世界第一。但由于盲目发展,产能严重过剩,现在产量仅200万吨左右,行业开工率约五成,效益低下,大部分企业亏损经营。如何走出困境,成为增塑剂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产能:竞相上马,严重过剩
        
        近来年,我国各地竞相上马增塑剂项目,很多厂家不断扩能改造。目前,5万吨/年以上生产厂家已有15家以上;最大单套装置生产能力达20万吨/年。
        
        据悉,台湾联成还准备在四川南充、辽宁盘锦再合资新建增塑剂厂家,而安庆盛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上马25万/年吨DOP项目。市场传言安徽黄山、江苏如皋、山东东营市利华益集团都将有项目上马,估计到2014年年底将新增DOP产能80万吨/年。
        
        产能过剩造成很多厂家开工不足,有的每年产量仅为生产能力的1/3。加之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单位人工费、能耗、物耗等均大幅上涨,产品价格一路下滑,DOP的价格从2008年的1.5万元下降至目前的1万元左右。
        
        长期以来,由于原料辛醇紧张,DOP成本与价格差距很小,甚至倒挂。而一些不法厂商以次充好,以价格相对低廉的物质冒充DOP进行低价销售,比如用氯化石腊、芳烃油等混入DOP中。此外,每年还有近30万吨的进口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由此造成多数增塑剂企业在艰难中度日。
        
        需求:多方受挫,雪上加霜
        
        国内增塑剂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薄膜、鞋类、人造革、电缆料等制品行业。受诸多因素影响,下游行业需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统计,2013年我国PVC产能突破1500万吨,产能已过剩,市场行情低迷,随着PVC新建装置的继续建成投产,市场供给将进一步过剩。一些PVC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尽量减少增塑剂使用量,多加填料,从而也降低了对增塑剂的需求。
        
        今年1月14日,浙江温岭大东鞋业的一场大火夺走了16条生命,由此引发地方政府实施整治行动,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4000多家小微鞋企被强制关闭。而温岭被授予过“中国鞋类出口基地”之称,这无疑也对增塑剂造成负面的影响。
        
        前景:调整结构,开发新品
        
        据中国塑协塑料助剂专委会副理事长龚浏澄介绍,2013年,我国辛醇产量达230万吨左右,已开始饱和,且不断有新装置建设,原料辛醇紧张的局面得到纽转。另一方面,2014年国内PVC新增产能267万吨,而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增塑剂下游市场也将得到好转,这将为增塑剂生产带来利好。
        
        但龚浏澄认为,国家和行业协会应有长远规划和宏观调控,从原料、需求、生产等方面指导各地调整产业结构。有效遏制大宗增塑剂品种盲目扩建,防止产能进一步过剩。企业则要眼光放长远,避免一哄而上,无序发展。
        
        近年来,增塑剂屡遭冲击。2007年欧盟进行出口限制,2011年台湾食品塑化剂风波,以及2012大陆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增塑剂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专家认为,行业要重视科技创新,增加投入,相应科研单位应建立生物实验室,评定增塑剂的毒性,用数据指导新品开发。
        
        开发新品是增塑剂行业脱困的重点。2010年,中国石化和巴斯夫在南京合资建成一套8万吨/年的2-丙基庚醇装置。2014年1月,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合资的国内首套异壬醇装置在茂名开工建设,计划于2015年投产。今后,要推动性能更佳的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PHP[邻苯二甲酸=(2-丙基庚基)酯]增塑剂开发和工业应用,逐步替代DOP,同时,加快无毒增塑剂柠檬酸酯、绿色环氧大豆油类、聚酯低挥发类等增塑剂的规模化生产。
  • 文章关键词: 增塑剂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