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下面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生物质能规模化开发利用。其中,到2015年,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城市生活垃圾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沼气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加快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建成油料能源林基地200万公顷。建设一批产业化规模的纤维素乙醇示范工程,建成纤维素酶批量生产基地。到2015年,生物燃料乙醇年产量达到400万吨,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年产量100万吨;积极推广生物质燃气。“十二五”期末,生物质燃气集中供气达到30亿立方米/年,农村沼气用户5000万户,年产沼气190亿立方米。到2015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
我国将推进先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其中,纤维素原料生物燃料多联产示范:在河南、吉林、黑龙江、山东等地建设示范工程,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纤维素水解制备乙醇、丁醇等液体燃料,剩余物制取沼气或燃烧发电。通过示范,突破纤维素原料预处理、酶制取等技术瓶颈,具备产业化基础。
微藻生物燃料多联产示范:在水质适宜和光照充分地区,加快先进育繁技术进步,选取优质高含油微藻,提取生物油脂,通过脂化、重整生产生物燃油,同时生产营养藻粉等生物基产品。通过示范,形成生物油藻选育、繁殖、推广体系,推动生物油藻产业化。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及多联产示范:在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建设示范工程,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以热化学法制取燃气,采用费托合成生产生物燃油。通过示范,形成一定规模的费托合成催化剂生产能力,加快热化学制备生物油产业化进程。
大型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在河南、广西、四川等畜禽养殖规模较大、有机废渣废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为城市、大型村镇集中供气的沼气及管网设施示范工程,进行沼气净化提纯装罐,作为分散民用燃气及车用燃料。通过建设专业化的大型沼气工程,探索沼气商业化应用的新模式。
规划还就健全生物质能技术管理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和管理措施,建立原料供应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措施。
国际能源局估计到“十二五”期末,生物质能产业将新增投资1400亿元,年销售收入可达到1000亿元,提供360万个就业岗位,农民年收入增加1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