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石化十年:草原石化披锦绣
www.chemmade.com
2012-10-31 10:54:51
中国化工报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党的十六大以来,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历经十年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石化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往日的大漠戈壁,如今旧貌换新颜,内蒙古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新型煤化工示范基地和重要的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石化产业也一跃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十年前,内蒙古石化产业还十分薄弱,目前已经跃居地方六大支柱产业行列,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11年,内蒙古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28.32亿元,而2005年总产值仅为193.82亿元;2011年,内蒙古石化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12.8%,而2005年内蒙古石化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4.98%。
十年间,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石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内蒙古石化产业构成中,煤化工约占全国总量的58%、天然气化工约占全国总量的15%、氯碱化工约占全国总量的16%。目前,内蒙古已初步形成了沿黄河、沿交通干线、资源富集地区的以煤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为主的产业格局,特别是,现代煤化工产业已经跃居世界领先水平。国家现代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全部布局在内蒙古,目前,除煤制天然气即将全线投产以外,其余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均已成功投产,并进入商业化运营,同时五大示范工程的工艺技术、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1年底,内蒙古已形成煤制烯烃生产能力106万吨,煤制油生产能力142万吨,煤制乙二醇生产能力20万吨,煤制二甲醚生产能力20万吨。
十年间,内蒙古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世界瞩目,神华鄂尔多斯分公司108万吨煤制油项目是全球首套煤直接液化的工业装置,全部采用神华自主开发的工艺技术;内蒙古伊泰集团16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是国内第一套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合成油工业装置;神华包头60万煤制烯烃(30万吨聚乙烯、30万吨聚丙烯)、大唐多伦46万吨聚丙烯煤制烯烃项目,核心技术均为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技术,由此奠定了我国在煤制油和煤制烯烃工业化生产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另外,通辽金煤化工20万吨煤制乙二醇装置为世界首套;内蒙古汇能集团和大唐内蒙古赤峰煤制天然气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其技术及装备水平也位居世界前列;内蒙古天河化工单套20万吨二甲醚装置是国内已投产的二甲醚项目中最大的单系列装置;神华乌海焦化公司300万吨捣固焦、30万吨煤焦油加工、焦炉气制甲醇30万吨等项目技术水平均居世界前列;鄂尔多斯联合化工60万吨合成氨、104万吨尿素的尿素造粒塔为国内最大装备。
2011~2012年,内蒙古煤化工、化肥、氯碱、稀土新材料、炼油等多项重点石化工程稳定推进。内蒙古诺门罕洁净煤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褐煤低温热解焦油加氢多联产循环示范项目,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项目,内蒙古乌兰集团年产135万吨合成氨、240万吨尿素项目,中国兵器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公司锡林郭勒盟年产100万吨合成氨、160万吨尿素项目,中煤集团4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呼和浩特石化公司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包钢稀土1.5万吨高性能磁性材料产业化项目等建设进展顺利。
2006年12月,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发布,为内蒙古石化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05-2006年,内蒙古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化学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建设大型重化工基地的指导意见》,2006年和2010年还分别发布了内蒙古“十一五”和“十二五”石化工业发展规划,为全区石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内蒙古也因此确立了打造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石化产业体系的宏伟蓝图。
文章关键词:
石化产业 、内蒙古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