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山西经济仍一煤独大 仍陷“资源魔咒”
山西经济仍一煤独大 仍陷“资源魔咒”
  • www.chemmade.com
  • 2012-10-28 08:13:44
  • 华夏时报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进入今年5月份以来,山西煤炭运输不旺、港口积压严重,价格急速下跌。

     

    严峻的经济形势,使人们再次忆起2009年开始的那场轰轰烈烈、饱受争议的煤炭资源国有化运动。时至今日,山西的煤炭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煤炭、煤老板、煤价、矿难、资源枯竭、重度污染,问题接踵而来。

     

    尽管山西也曾为此做过许多努力,但成效不大。“山西今天的困难,与那场煤改不无关系。”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山西人士期望,这一次声势浩大的“综改”,成为缩小山西与全国差距的契机。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发现,挖煤受穷、不挖煤照样受穷的山西,“综改”这一两年依然“一煤独大”。而今,山西省借“综改”而上,又遇煤价下跌,山西如何摆脱黑色经济?

     

    仍然一煤独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西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下降趋势。1至6月,山西省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2.3%、29%、26%、25.1%、24.4%和9.8%。

     

    “财政收入增幅持续下跌,反映出山西煤炭业形势严峻。”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财税研究所所长崔满红分析。

     

    为应对压力,山西省政府迅速作出决定,将全省经济形势研判会议提前到6月召开,这个会此前多年都是7月召开。“上半年山西煤炭库存高,主要是外部整体经济周期导致的需求不足。”多位专家分析。

     

    山西省官方则解释,由于国内外经济不景气,主要耗煤行业产品产量增速普遍下降,重点电厂日耗煤量保持低位,国内煤炭产量、进口煤炭数量快速增长,加之库存高,这些因素加大了山西煤炭市场下行压力。

     

    尽管市场堪忧,但山西煤炭产业依然还是财政与税收的鼎力支撑点。山西的税收数据显示,上半年山西全省煤炭行业增值税累计完成340.04亿元,增长16.96%,占全部增值税总额的60.56%。

     

    “山西煤炭、电力、钢铁、焦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崔满红告诉本报,多年来,这四大支柱产业对山西财政的贡献都在70%以上,而煤炭则独占50%。

     

    山西煤炭行业税收更是在7月急转直下,入库增值税仅为38.51亿元,同比减少25.53%。有专家估计,这轮煤炭行业走低,可能拖累山西GDP走低5个百分点。

     

    为应对煤炭市场紧张局势,山西明确提出“限产保价”。“山西版稳增长计划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出台。”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专家说,在山西稳增长计划文件中,“全力增加投资”仍然是重中之重,2012年的投资目标是全年投资1万亿。

     

    “投资不够、项目不够。”山西省发改系统一位人士坦言,山西不遗余力地为项目争取“路条”而造势、奔走。“在短期项目选择上,强调的是承接产业转移和延伸煤炭产业链,以及做强当地非煤传统产业。”山西省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会书记朱启远说,以此摆脱一煤独大的窘境。

     

    新账比旧账还多

     

    本报获悉,受综改区建设的恩赐,山西煤化工业正摩拳擦掌大干一场——在第一批转型综改项目中,山西投资高达1157亿元的6个煤化工项目首当其冲。

     

    热情很高,还不足以描述山西在煤化工上的雄心壮志。

     

    记者从山西省发改委获悉,“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投资8000亿元发展煤化工,重点打造100万吨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这一数据相当可观,与山西“十一五”期间煤化工870亿元的投资相比,相差10倍。

     

    山西省综改办社会民生处副处长朱红涛表示,山西倾力推动“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调整,特别是转型项目成为投资重点。

     

    据山西省综改办介绍,山西将2012年确定为“项目落地年”,要求项目落地率达到50%、落地资金超过10000亿元。具体而言,2012年山西投资增速定为22%,投资将力争达到近10000亿元水平。这比去年投资7300亿元要高得多。

     

    “仅在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上,投资就超过6800亿元。”朱启远告诉本报记者。

     

    按照规划,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末的销售收入计划比“十一五”翻两番,达到3000亿元。要培育5个年销售收入200亿元、5个年销售收入100亿元、10个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与一些发达省份相比,山西省制造业依然有较大的差距。”朱启远说,山西的转型依然十分艰难。时至今日,煤炭工业依旧还是山西工业生产增长的绝对主力,占比高达60%左右。而今陷入泥潭的山西煤炭,像只大象行动越来越笨拙。

     

    山西因采煤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呢?答案不一。有统计说,过去30年,山西因产煤造成的可量化生态环境损失超过6000亿元;有关方面也称,挖煤破坏的水资源,修复旧账高达7000多个亿。

     

    上述数据各有出处,谁更权威难以考证,但反映出山西因长期高强度采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再寻突围之路

     

    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

     

    按照山西综改的时间表:到2015年,山西初步形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力争用20至30年的时间全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全国上游。

     

    问题是,煤成为山西经济很难解开的一个死结。“长期对煤炭工业过分偏重,其他曾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丧失了发展机会,导致山西的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上述专家说。

     

    而今,转型呼声渐高,国家层面的支持也已经开始,“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被寄予厚望。为此,多次考察山西的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指出,山西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山西作为试验区,首要调整的就是畸形的产业结构,不能再简单地挖煤、运煤。”孔泾源认为。

     

    随后山西定的转型基调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同时注重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据此提出,再造一个新山西。

     

    为了再造一个新山西,山西省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办公室,编制批复了11个试点县和20余个省直部门“2012年行动方案”。“山西准备用30年时间完成转型,其目标是‘由资源依赖型经济’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朱启远说。

     

    “在2015年前,非煤产业占GDP比重要超过60%。”袁纯清说,这些项目在财税、金融、投资以及土地等方面,山西将大力支持。”“短期来看,煤炭产业的战略意义不会改变。”有专家则提醒,再造一个新山西,不能全靠煤炭企业。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