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轮胎行业出口市场形势严峻 内需增长有限
轮胎行业出口市场形势严峻 内需增长有限
  • www.chemmade.com
  • 2012-03-27 11:12:25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美国国会通过1930关税法修正案、欧债危机烟云难散,加上今年11月欧盟标签法将正式实施,我国轮胎出口形势愈发严峻。与此同时,国内整体经济增速放缓,轮胎内销市场能与去年持平就已经不错了。加上天然橡胶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今年轮胎行业盈利水平改善难度很大。在上周结束的2012中国橡胶年会上,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老总和有关协会负责人给出了相同的判断。
        
        出口市场形势严峻
        
        “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是我国轮胎出口的最大变数。它不仅影响中国轮胎对欧洲的出口,也影响对其他国家的出口。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是让我们的出口压力倍增。今年橡胶行业的出口增速将从去年的30%下滑至20%左右,主要是由于轮胎出口前景不佳造成的。”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邓雅俐说。
       
        “以前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能提起‘双反’。但1930关税法修正案通过后,‘双反’就有了法律依据。”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总经理、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朝阳告诉记者:“去年12月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判定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工程胎‘双反’不合法,也正是基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补贴问题。但美国现在可以无条件进行‘双反’。3月20日对中国光伏产业‘双反’的初裁就是一个例子。美国2011年之前一直是我国轮胎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如果美国税法的修正案再获通过,我们将很被动。”
       
        “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酝酿或已经实施轮胎标签法,但我国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检测手段和技术规范,有相当多的企业产品尚不能达标。欧盟是我国轮胎最大的出口地区,虽然11月其标签法才正式生效,但今年6日30日之后生产的轮胎想要进入欧洲就必须加贴标签。这对我国轮胎企业是个很大的挑战。”中橡协会长范仁德说。
        
        国内市场增长有限
        
        “除出口前景堪忧之外,内需方面也看不到太多的机遇。因国内汽车业、物流业增速放缓,与其配套的轮胎业能与去年持平就不错了。”三角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魏楠说。
       
        曹朝阳告诉记者,今年国内GDP增速放缓到7.5%,就意味着物流量在下降,计价规模在下降,意味着国内轮胎市场绝对不会再像前几年那样高速增长。而且,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大量工程建设增加了轮胎行业的盈利,市场的红火让一大批项目匆忙上马。这些产能预计都在今明两年释放,将让国内轮胎市场压力陡增。
       
        汽车业对轮胎行业的带动作用也在下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顾翔华介绍,中汽协预计今年国内汽车销量在2000万辆左右,增长率约为8%,其中商用车将不增长或负增长。他个人更是认为,今年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可能只有5%。
        
        盈利能力经受考验
        
        邓雅俐表示,由于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国内产能过剩、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企业资金紧张、能源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大,行业利润增长压力继续加大,遏制利润下滑将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她说,原材料价格高企严重影响了近几年橡胶行业的利润。据中橡协统计,2011年协会统计企业平均利润率为3.15%,其中轮胎行业仅为2.54%,利润比上年下降9.03%,亏损额增加100.12%,亏损面达到14.66%,增加4.69个百分点。今年,中橡协预计轮胎产量增加5.9%。
       
        她预计,2012年天然橡胶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将延续高位震荡,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再度经受严峻的考验。
       
        如何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愈发复杂的情况下闯出一片天?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与会企业的共同回答。
       
        “国内汽车行业已经不可能像前两年那样高速增长,现在国内汽车产业也在向中高端转型,以后轮胎企业开拓市场,不树立品牌已经不行了,不提高质量也不行了。”魏楠说。
       
        曹朝阳说:“新兴市场将带来很大的机遇,俄罗斯等国的市场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东欧国家没有像西欧国家一样出现债务危机,之前动荡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步开始稳健发展。相比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市场进入难度比较低,流程比较短,是出口的‘蓝海’地区。出口地区的多元化也是轮胎行业调整的一大重点。”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