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煤化工退出新版外商投资目录鼓励类
煤化工退出新版外商投资目录鼓励类
  • www.chemmade.com
  • 2011-12-30 11:08:03
  • 经济参考报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记者29日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发改委、商务部日前全文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目录》),自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2007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同时停止执行。
       
        从新《目录》内容看,修订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外资限制;二是引导外资投向调整,即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
       
        在放宽外资限制方面,新《目录》增加了“鼓励类”条目,减少了“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其中,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金融租赁公司等从“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同时,取消新能源发电设备等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有股比要求的条目比原目录减少11条。
       
        在引导外资产业投向方面,新《目录》在“鼓励类”中增加了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条目,增加了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机电设备、电池回收处理条目;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系统设备等条目;增加了包括机动车充电站、创业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等9项服务业条目。
       
        同时,考虑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将汽车整车制造条目从“鼓励类”中删除;为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建设,将多晶硅、煤化工等条目从“鼓励类”删除。
       
        在引导外资区域投向方面,发改委网站显示,“此次修订中删除的部分鼓励类条目,将根据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中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等原则,在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时予以考虑。”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从新《目录》内容来看,国家在引导外资投向上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一致,都是为了促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引资国。近年来中国吸收外资政策逐渐成熟,从反垄断法实施,到国务院发布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到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再到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发布,显示出外资政策重点不再是看重数量,而是更加重视质量,以增量调整存量,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绩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对记者表示,总体上,新《目录》的变化体现了“十二五”规划中“调结构、促升级、趋平衡”的发展思路,同时希望在一些传统领域如医疗、金融部门,进一步引入竞争来提高效率。要促进产业升级,必须调整结构,外资引入必须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并给予外资在企业中更多的发言权,外资才有动力进入这些行业。与此同时,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需要鼓励外资进入中西部,带动中西部的产业承接和技术提升。
       
        中国外资政策的调整,既是为了国内经济调整的需求,也是为了适应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在华外资企业的需求。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桑百川对记者表示,从国内投资环境来看,我国进入对外开放全面转型期,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利用外资的基本条件已发生变化,“双缺口”变为“双过剩”,外商投资可利用的优惠政策逐步被国民待遇替代。在这个过程中,外资的主要作用转变为配合我国技术升级与结构调整。未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吸收外资新的增长点。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说,由于中国的工资水平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因此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大量转移的趋势已经放缓,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正在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移。联合国调查显示,中国吸收外资的前景进一步看好,这得益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地区间产业升级与转移,如东部沿海地区的服务业和高新产业得到进一步增强,而制造业则加快了向西部地区转移速度。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创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捕捉机会,并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愿。美铝公司中国公司事务副总裁黄志湘说,未来中国更加需要以创新技术为基础的GDP增长,跨国公司必须重新调整战略。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