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家发改委能否对“三石化”涨价也喊不
国家发改委能否对“三石化”涨价也喊不
  • www.chemmade.com
  • 2011-04-01 09:31:51
  •   据媒体报道,在国家发改委约谈有关企业,并调查日用消费品涨价后,占国内方便面市场最大份额的康师傅公司前日晚间表示,4月1日桶装面的涨价方案暂缓实施。而一些原计划今日给洗衣粉、洗发水等日化品提价的超市也决定先暂缓涨价。
      
      瞬时,国家发改委的形象高大起来,为民请命,顺应民意。这一干预,估摸一时半会儿日化品和方便面都可能涨不起来。涨价这个事现在很敏感。国家发改委也说了,洗涤用品和方便面等都是群众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
      
      马克·吐温说了,历史从不重复,但确实押韵。在去年10月,食用油曾经集体涨价5%-10%。据媒体报道,之后经过与国家发改委的约谈,“两节”与“两会”期间小包装食用油不得涨价。现在时间过了,不知道食用油企业是否还得被约谈一次,也不知道这些企业是否会提出“补涨”的要求。
      
      不过,明眼人都看出,国家发改委也不是一碗水端平。有观点就揶揄,国家发改委现在就两项基本工作,一是替上游企业的涨价辩护,一是对下游企业的涨价喊不。只是,涨价自有市场规律,上游涨下游不涨,这事肯定不会长久,下游企业又不是“活雷锋”。
      
      缓涨不代表不涨,成本压力很难回避。比如说日化企业,其原材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油价涨了多少,看看“三桶油”在2010年的财报数据就知道:中石油净赚约1400亿元、中海油544亿元、中石化707亿元,涨幅分别为35.6%、84.5%和12.8%。不知道国家发改委在与日化企业的约谈中有没有被问到“为什么石油巨头可以涨,日化巨头不可以涨”。日化企业只能怪命不好,处于国计民生的最前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像油价,除了买车的人,其他人则没太强烈的直观感受。
      
      每次上调油价,国家发改委都撰写长文强调涨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时候就避而不谈央企的社会责任了,而后者正是央企对于自己垄断地位的说辞。“三桶油”从不吃亏,国家油价降的时候,他们慢吞吞,国际油价涨的时候,他们也不管什么控物价的大局,说自己也是企业。市场传闻,清明之后国内成品油价还要上调,甚至涨幅恐超以往。我们盼着国家发改委也和“三桶油”约谈一次,缓涨。这样一来,日化企业也就不好意思涨了。
      
      控制物价,“三桶油们”不给力,央行亦如此。此前,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目前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3%,贷款利率6%以上,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低利率或者零利率“很舒服”。今年前两个月的CPI同比涨幅均为4.9%,市场预测3月的CPI有可能再度“破5”,国内“负利率”都一年多了,如坐针毡,何来舒服可言?因此,央行如果不继续提高利率,控制国内低息贷款的大量投放,物价控制只能是让国家发改委在“管理的艺术”中疲于奔命。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