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氢能产业逐渐走到深水区 北京以标准助力产业破局
氢能产业逐渐走到深水区 北京以标准助力产业破局
  • www.chemmade.com
  • 2025-09-19 11:18:12
  • 中国能源网
  • 产业要发展,标准需先行。北京市经信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包括5个一级子体系,22个二级子体系,73个三级子体系,以及若干四级、五级子体系,覆盖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


    记者了解到,该标准体系涵盖338项标准,截至目前已发布202项,待制定136项。从产业链技术路线拓展、应用场景创新、破除应用障碍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补充,也通过前瞻性的标准预设,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和话语权。


    业内人士表示,标准体系的制定实施,是北京市进一步规范和引导产业发展、带动氢能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对坚定产业发展信心、推进氢能产业迈向2.0时代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北京经验”。


    走入深水区,亟待标准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氢能产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领域我们是不断总结产业发展的经验,包括取得一些数据之后,再来进行标准的研制。尤其是这两年,氢能产业逐渐走到了深水区,亟需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为该标准体系的重要参与制定者,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11月,北京市经信局就曾发布《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体系划分为安全与管理、氢基础、氢加注、关键零部件和整车五部分,根据各部分在内容范围、技术特性上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和扩展,并规定了2022—2025年北京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


    2023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这是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该《指南》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运输、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按照技术、设备、系统、安全、检测等进一步分解,形成20个二级子体系、69个三级子体系。


    “此次标准体系以上述两个文件作为基础,同时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应用的需求,以及国际上目前标准发展的基本情况,在北京市经信局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两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具体工作由中关村氢能联盟、北京市氢能应用标委会等行业组织共同参与,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要建设完善北京市整体的标准体系,把上下游产业链关键环节标准的缺位情况基本打通。”卢琛钰说。


    人才资源多 产业基础好


    这份详细、全面的氢能标准体系为何能在北京顺利发布?


    在卢琛钰看来,首先,北京的专业机构比较多,氢能科研实力很强大。“国内几个主要涉及氢能的全国性的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大部分都在北京,比如氢能标委会、压力容器标委会、气瓶标委会的秘书处支撑单位都在北京。”


    其次,北京的氢能专家队伍也非常庞大。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系统和央属的科研院所,中石化、国家能源等央企国企和亿华通、海德利森等一批创新企业,聚集了一大批氢能专家,都在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另外,从产业层面看,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先期已经形成从示范应用向市场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均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其中,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完成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3362辆(截至今年7月),已提前超额完成推广任务。


    未来实施过程中,仍需不断调整和完善


    多位从事氢能产业的人士纷纷表示,标准体系的发布,就好比为北京的氢能产业装上了一台“精准导航仪”,它将指引方向,规避风险,加速产业前行。


    不过,卢琛钰也提醒,因为这是北京市发布的标准体系,具有地域性。在此过程中,在一些局部领域也会随着国家部委主导的标准和法规体系建设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和应用示范推广及时做出调整。


    此外,在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其他地方的一些企业或是专业研究机构可能会比北京的企业、单位有更灵活的创新应用空间。“比如一些地广人稀的能源基地,有些新技术可以在符合本质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创新应用,但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不能掉以轻心,在安全要求方面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卢琛钰告诉记者。


    据悉,今后北京市经信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将结合主管领域加强联动,按照职责协同推进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规划和建设,有效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统筹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优势力量,加快推进氢能产业急需标准的研制。同时,促进氢能产业标准在认证认可、政府采购、招投标、工程项目等活动中深入实施应用,推进以标准为依据开展产业推进、行业管理和市场准入等工作。


  • 文章关键词: 氢能产业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